【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崇德辨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8:3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8-6 14:16 編輯

崇德辨惑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崇德辨惑語出〔論語‧顏淵篇〕:「子張問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同一篇中,「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脩慝、辨惑?


子曰:『善哉問!

 

先事後得,非崇德與?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

 

一朝之念,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崇德,就是尊重道德;

 

辨惑,就是能辨別是非輕重和真偽,以免除迷惑。

 

在此章中,孔子的兩位弟子都問到了「崇德辨惑」,而孔子更稱許樊遲「善哉問!」

 

由此可見「崇德辨惑」對於人生修養的重要。

 

在與子張的答問中,孔子強調了「崇德」是以忠信與義為本;

 

而在與樊遲的答問中則強調崇德在於先盡責任然後再說報償;

 

也就是先為所當為,這是首要的,盡了責任而得到報償,是必然的結果,和忠信相符。

 

反過來說,如果先計較報償才做事,便算不得忠信,便不是以德為重了。

 

在「辨惑」方面,孔子先說明了與別人相處時所可能產生的「迷惑」,亦即人們常會因個人的愛惡之情而影響到對人的正確判斷;

 

判斷不正確,是由於不明白道理,情感掩沒理性,當然會陷於迷惑。

 

愛或惡只是一個人的情感作用,是主觀的,非理性的,既與愛惡之理不合,又牽涉到生死上,也無輕重之分,是「知不明」,所以是「惑」。

 

像這一類的惑,最好如〔大學〕中所說:「好而知其惡(ㄜˋ),惡(ㄨˋ)而知其美」,才有「辨」的作用。

 

至於脩慝的慝字,是惡在心中,隱藏於內的意思,人的缺點是沒有自知之明;

 

尤其對自己的缺點或過失,只想隱藏而不想改善。

 

對別人的缺點或過失,則絲毫不肯放過,要糾正這項缺點,便是要努力省察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不要攻訐別人的缺點,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也可減少別人的怨恨,儒家講「反求諸己」便在於此。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16:38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