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攀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6:2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攀龍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高攀龍(1562~1626)字雲從,後字存之,別號景逸,今江蘇無錫人;

 

生於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卒於明熹宗天啟六年。

 

高攀龍曾中舉人與進士,於二十五歲聽過顧憲成講學後,便立志向學;

 

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為行人司行人。

 

當時四川的張世則上疏謂「程、朱之學不能誠意,壞宋一代風俗」,而高攀龍則對於程、朱之學大力擁護。

 

其後因直言得罪閣臣王錫爵,而被貶到揭陽為添註典史。

 

其間與陸粹明、陳獻章等談論數日,學問日進,而更加發憤,力求徹悟本體為目的。

 

高攀龍被貶半年後返回故鄉,時值顧憲成放歸田里,於是二人共同講學於東林書院。

 

雖然東林書院是顧憲成所倡議復修,但書院中許多規程都由高攀龍訂定,而且他在該院講學的時間長達二十八年,比顧憲成還久。

 

到明熹宗時,又任官光祿寺卿,而為官不到五年,因與在朝奸黨不合,被削籍為民。

 

當時東林書院是奸黨的眼中釘,因此東林書院也被查封。

 

不久奸人大捕東林黨人,高攀龍不忍辱身於賊手,於是飲酒後,在後園池中從容自殺。

 

高攀龍論學以「復性」為教育宗旨;

 

以「格物」為學習方法;

 

以「居敬」和「靜坐」為修身養性的依據。

 

他認為「性」是本體,是一種天理,是至善的,並且是上天所賦予,完美而無缺的。

 

他也進一步指出心、氣、情等與性之間的關係,說:「中心者之所以為體,寂然不動者性也。

 

和者心之所以為用,感而遂通者情也。」

 

又說:「心、氣分別譬如日,廣照者是氣,凝聚者是心,明便是性。」

 

意思是認為人類生命的活動全靠精神作用,而這種精神作用充塞於全身之中便是氣;

 

若團聚於中並能主宰一切便是心;

 

若表現於外的喜、怒、哀、樂等便是情。

 

而氣、心、情三者能有條不紊、合於道理便是性,所以性是一切精神作用的本體。

 

這個本體是善的,由其所生的心、氣、情等精神作用也是善的;

 

而若心、氣、情不是由性所生,則可能受環境影響,為私欲所蒙蔽,而失去作用。

 

因此,要有好的行為,必須要有規則的精神活動,所以回復天然自有的本性,就是「復性」。

 

以此高攀龍主張以「復性」為教育宗旨,而復性的方法便是「格物」,意思是指要探索真理;

 

能深究道理,便可真正明白道理,私欲便可以去除,而恢復原來善的本性。

 

高攀龍也主張以「居敬」和「靜坐」作為修身養性的功夫,他說「心無一事之謂敬」,而要使心中湛瑩無一事的工夫,便有賴「靜坐」的修養,因為靜坐是「喚醒此心卓然常明,志無所適」的工夫,由於志無所適,則會精神收斂,去除雜念與昏穢之氣,因而心地清澈,使本體呈現出來,這時所呈現的是空無一物,便是所謂的敬。

 

所以靜坐是居敬的入門,也是修身養性的工夫。

 

高攀龍著有〔古本大學正蒙集註〕、〔朱子節要〕、〔大易易簡說〕、〔周易孔義〕、〔就正錄〕、〔高子遺書〕等書,〔明史〕有傳。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04:02 , Processed in 0.1171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