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德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5:2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真德秀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又字希元,福建浦城人;

 

生於南宋孝宗淳熙五年,卒於理宗端平二年,享年五十八歲;

 

諡文忠,人稱真文忠公;

 

曾在家鄉築西山精舍講學,所以學者亦稱他為西山先生。

 

十二歲入黨庠,十四歲通六經子史,二十二歲登進士,二十八歲中博學鴻詞科;

 

以詞林起家,累官至翰林學士。

 

至四十歲以後才專一講學,在西山精舍與師友輩詹體仁、黃叔通等講習討論;

 

然不久又被派為官,所以一生專門講學時期不長。

 

當韓侘冑反對朱熹,而以「偽學」禁錮善類的時候,當世大儒著作多被禁絕,獨有西山、鶴山(魏了翁),衛道守經,以斯文自任,始使正學能繼續傳布。

 

西山、鶴山並稱,兩人都是南宋末期的大學者;

 

西山在朝近十載,雖沒有重要功績可記述,但直言敢諫,聲震朝野。

 

西山是詹體仁的門人,為朱子的再傳弟子。

 

在論心性方面,篤守程、朱一派舊說,沒有更深刻的探討。

 

他以心為神明之舍,為人一生之主宰,是統御性情的。

 

性具於心,為心之理,發而為知識思慮則為情,故性為體,情為用。

 

性有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兩種;

 

天地之性是天所賦與,純粹至善,人人所同的,而氣質之性為人所感受,有善有惡。

 

因此心亦有兩種:心由天地之性而發,具有仁義禮智之理,謂之「道心」;

 

若由氣質之性而發,循聲色臭味之欲,謂之「人心」。

 

出於道心,則為善,可以至聖賢的境界;

 

出於人心,則為惡,即進入小人的領域。

 

所以教育的意義是在變化氣質不善之性,以歸於天地至善之性。

 

他說:「大凡為學,只要變氣質正心術而已。

 

蓋人之氣質,苟非聖賢不能全善,必有所偏,故聖賢立下許多言語,欲人因其言語,以省察自己之偏頗之處。

 

如醫經然,其病則有某方,其病則為某藥,學者味聖賢之言,以察己之偏,正如看醫經以察己之病。」

 

此說與張橫渠所謂「學以變化氣質」的見解相同。

 

西山心性二元論亦是遵循程、朱的傳統,只是另引證[詩經]、[春秋]、[孝經]、[論語]、[孟子],似較程、朱所說為詳備;

 

但最後歸結於「性善論」則是相同的。

 

西山著作頗多,以[大學衍義]四十三卷為其精粹,次為[讀書記]四十卷,全收在[真西山全集]中。

 

[大學衍義]首列「帝王為治之本」,次舉「帝王為學之本」,再談「格物致知」之要,層層推進,藉以「明道術」。

 

西山以為言道,要從[大學]之道開始,而以歷史為佐證,因之,[大學衍義]一書以[大學]為經,以「歷史」為緯,詳論堯、舜、禹、湯,以及漢、唐以後的君臣事蹟,分析忠奸賢佞、興革得失;

 

採取資治的觀點,講明為政修己之道,融匯經史,體大思宏;

 

這些觀點與北宋的理學家有些不同。

 

同時,他也推崇漢武帝時董仲舒所倡「春秋大一統」之義,主張闢邪說,講法統,尋求國家富強之路;

 

這當然是南宋積弱的形勢使然。

 

也就因為如此,他所著[大學衍義]一書,不僅受到南宋當代朝野推崇,而且明、清之際,仍然是帝王講道術的張本。

 

由明萬曆至清乾隆年間,此書一刻再刻,版本甚多,都是由於當時儒者欣賞他這種「資治」的觀念所致。

 

明儒甚至有謂:「孔子以[大學]衍六經;

 

真德秀則以六經衍[大學]」,可謂推崇備至。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03:51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