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學派】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泰州學派是明末王學流派之一。
陽明之學,得泰州龍谿而風行天下,然亦因泰州龍谿而漸失其傳。
龍谿時時不滿師說,其中龍谿之後,力量無過於龍谿者;
又得江右諸子為之救正,故不至與陽明之學十分決裂。
泰州之後,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非復名教所能羈絆,顏端文嘗說:「心隱輩坐利欲膠漆盆中,所以能鼓動得人,只緣他一種聰明,亦自有不可到處。」
泰州學派為王艮(心齋)首創,門下較著者有楊起元(復所)、王一菴(棟)、耿定向(天臺)、徐波石(樾)、焦竑(澹園)、趙大洲(貞吉)、王東崖(襞)等;
泰州後學較著者則有羅近溪(汝芳)、顏山農(鈞)、何心隱、李贄等。
顏鈞字山農,吉安人,嘗師事劉師泉,無所得,乃從徐波石學,得泰山之傳。
山農有游俠之風,好急人之難;
趙大洲赴貶所,山農偕之行,大洲感之,徐波石戰沒元江府,山農尋其骸骨歸葬,頗欲自為於世,以寄民胞物與之志。
以事下南京獄,近溪為之營救,不赴廷對者六年。
近溪謂周恭節曰:「山農與相處三十餘年,其心髓精微,決難詐飾。
不肖敢謂其學直接孔、孟,侔諸後聖,齗齗不惑。」
對其推崇備至。
梁汝元字夫山,其後改姓名為何心隱,吉州永豐人,少補諸生,從學於山農,與聞心齋立本之旨。
時吉州之四大老方以學顯,心隱恃其知見輒狎侮之。
何氏認為大學應先齊家,乃構萃和堂以合族、身理一族之政,冠婚喪祭賦役,一切通其有無,行之有成。
會邑令有賦外之徵,心隱作書加以譏諷,邑令大怒,誣之當道,下獄中。
孝感程後臺在胡總制幕府,出面營救,乃脫心隱於獄。
後又因得罪張居正,令楚撫陳瑞捕之,未獲而瑞去,王之垣繼任,將心隱拘捕,遂死獄中。
王東崖即王襞,字宗順,號東崖,泰州人,心齋之仲子。
九歲隨父至會稽,每遇講會,東崖以童子歌詩,聲中金石,陽明問之,知為心齋子,陽明說:「吾固疑其非越中兒」,乃令其師事龍谿、緒山,先後留越中幾二十年。
心齋開講淮南,東崖隨同前往。
心齋沒,遂繼承父志,擔任講席,往來各郡,主其教事;
著有〔東崖語錄〕。
徐樾字子直,號波石,貴溪人。
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官部郎,出任臬藩。
三十一年,陞雲南左布政使。
徐氏少與夏相才名相亞,得事陽明,繼而卒業心齋之門;
著有〔波石語錄〕。
王棟字隆吉,號一菴,泰州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歲貢授南城訓導,轉泰安,陞南豐教諭,所至以講學為事。
著有〔菴語錄〕。
趙貞吉字孟靜,號大洲,蜀之內江人。
天生聰慧,六歲誦書,日盡數卷;
登嘉靖十一年進士第,還庶吉士,授編修。
歷任左春坊、左諭德兼河南道監察御史、光祿寺卿、戶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國子學祭酒、南京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官。
以直言敢諫,與朝廷權貴不合,返鄉杜門著述。
萬曆四年(1576)卒,享年六十九,贈少保,諡文肅。
先生之學,李贄請其得之徐波石。
〔明儒學案〕載其〔大洲雜錄〕。
另可參見楊起元、耿定向、焦竑、羅近溪、李贄等辭目。
泰州學派是一個具有戰鬥風格的學派,也是一個具有平民性格的學派。
他們刻苦勵學,同情人民疾苦。
李贄稱贊王艮是個有氣骨之人。
王艮的學生徐樾以布政使請兵督戰而死於廣南。
徐樾的學生顏鈞以布衣講學,雄視一世而遭誣陷。
顏鈞的學生羅汝芳雖倖免於難,但終被張居正排斥。
何心隱以布衣倡道,亦遭殺害。
李贄本人之叛逆精神,更是泰州學派的繼承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