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生】 FoodHygien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維生不可或缺的原動力,然而有多種疾病會透過食物傳染,如傷寒、痢疾、霍亂、副傷寒、結核病、傳染性肝炎、小兒麻痺等。
腐敗的或遭有害物質汙染的食品引發的食物中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亦不可小覷。
因此,維護民眾健康的第一步是保障食品之安全與衛生。
食品衛生乃是於食物的成長、生長、製造、加工、調配、儲存、包裝、運銷、販賣至消費者食用之過程中,為確保食物之純正、安全和衛生所採行的必要措施。
簡言之,食品衛生就是探究在食物由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可能危害消費大眾健康的因素,並設法預防、去除或減低這些危險因素,以確保大眾健康。
健全的食品衛生管理是由政府衛生主管機關建立各種制度與管理規範,食品業者之遵守配合與民眾之支持來完成的。
食品衛生管理的對象包括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容器、包裝及食品業者等。
管理重點如下:1.食品生產地管理:(1)畜禽類:保護家禽、家畜健康,免於寄生蟲、微生物感染;
推行現代化屠宰場以保衛生;
嚴格實施家禽、家畜之生體檢查與屠體檢查;
乳汁、蛋類、肉類等食品需經衛生處理與妥善保存;
(2)蔬果類:殺蟲劑、農藥之用法、用量與採摘時間管理;
嚴禁於汙染土壤上栽種農作物;
水肥需經衛生處理方得使用;
(3)魚貝類:養殖場之衛生管理;
嚴禁於汙染魚場捕撈魚貝;
魚船需具備沖洗、冷藏等保鮮設備。
2.食品加工場所衛生管理:管理內容包括環境衛生,飲用水衛生、從業人員個人衛生、餐具及器皿衛生、食物保存、病媒管制等。
管理原則包括:(1)從業人員須注意個人衛生、不得患有傳染病;
(2)選用新鮮、衛生之食品,不使用有汙染嫌疑的水和食品原料;
(3)食品添加物,如著色劑、調味劑、香料、漂白劑、防腐劑、抗氧化劑、殺菌劑、乳化劑、營養添加劑等之使用須符合衛生標準;
(4)食品的製造、加工、烹調的器具等均需清洗乾淨並消毒,包裝材質或器具須符合衛生標準;
(5)保持清潔的作業環境,嚴防病媒侵入;
(6)安全、衛生且足夠空間的食品保存設備,如冷藏、冷凍設備等。
3.食品保存:食品保存之目的為防止致病菌或有害物質汙染,避免高溫、潮溼導致食品腐敗。
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包括:(1)物理方法,如加熱法、冷藏冷凍法、乾燥脫水法、製罐法、氣體儲藏法、窖藏法、土中埋藏法及射線照射法等;
(2)化學方法,如醃漬法、煙燻法、使用防腐劑、抗氧化劑、殺菌劑等保存劑,及微生物法(發酵法)。
4.運銷管理:運輸過程首重保存食物,生鮮食品需冷凍或冷藏。
在銷售場所陳列銷售時除注意生鮮食品之冷凍或冷藏外,尚需防止病媒汙染,注意食品之保存日期,避免販售汙染、過期或腐敗之食物給消費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