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庭】 Festinger,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范士庭(1919~1989)於一九四二年獲得愛阿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曾先後在羅洛契特大學(UniversityofRochester)、麻省理工學院(M.I.T.)、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史丹佛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社會研究新學院(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等校服務,與人合著〔認知失調論:矛盾、抉擇、與失調〕(ATheoryofCognitiveDissonance:Conflict,Decision,andDissonance)、〔預言失效時〕(WhenProphecyFails)、與〔非正式團體的社會壓力〕(SocialPressuresinInformalGroups)等著作。
在勒溫(K.Lewin,1890~1947)場地論的影響之下,范士庭於一九五四年發表「社會性比較理論」(ATheoryofSocialComparisonProcesses),指出為精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或意見,由於客觀的標準常有不足,遂與別人的能力或意見比較,以降低不確定或不安定的感受。
如果發現兩者有出入時,可能會改變自己的想法,也可能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認定這項比較不重要。
這個理論對後來有關公平(equity)、歸因(attribution)及社會互動(socialinteraction)等方面的研究影響很大。
范士庭的另一項重要貢獻是在認知失調論(TheoryofCognitiveDissonance)方面,雖然已有人先提出類似的理論,但是他進一步指出認知不協調具有動機作用,又確定行為方面的認知特別難改。
根據這兩個基本觀點,范士庭與其學生提出很多理論命題,並經後來的學者實驗驗證或補充,不但實現了勒溫「中型理論」(Middle-RangeTheory)的理想,也確立實驗研究法在建立社會心理學理論的重要地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