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背景─投入─過程─結果」模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2:4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背景─投入─過程─結果」模式

 

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Model,CIPP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背景─投入─過程─結果」模式,指由美國評鑑學者史特佛賓(D.L.Stufflebeam)等人所提倡的教育評鑑模式。

 

他們認為教育評鑑是一種過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資料,做為判斷各種決定變通方案之用。

 

史特佛賓認為此模式的最大目的在於對學校行政人員、教育方案領導人,以及學校教師們提供訊息,以便修正教育方案。

 

換言之,評鑑是為了作決定,從事選擇,進而改變教育行動,促成教育改革。

 

「背景─投入─過程─結果」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下述四種評鑑,以便做四種教育決定:1.背景評鑑:在提供確定目標的依據,是屬於最基本的評鑑,以促成計畫之決定。

 

2.輸入評鑑:在確定如何運用資源以達成目標,包括課程資源的選擇、設計與發展。

 

資源則涵蓋材料、設備、程序、方法、人員、環境等。

 

可以用來協助設計教學程序的組織決定。

 

3.過程評鑑:課程資源設計完成,付諸實施時即可開始,目的在於提供定期回饋予負責課程方案實施的工作者,以協助使用、追蹤、改進程序的決定。

 

4.結果評鑑:在了解教育系統所獲得的課程結果是什麼,以協助課程決策人員決定課程方案是否告一段落、修正或繼續運作。

 

此種評鑑是用來判斷教學效果並予以反應的決定。

 

此一評鑑模式的運作程序首先實施「背景評鑑」以確定教育系統是否需要改變,或是維持不變,或平衡穩定,或持續增進或更新動員的改變。

 

如平衡穩定則調整「背景評鑑」之策略;

 

如持續增進或更新動員的改變則實施「輸入評鑑」;

 

並進而作成教學策略有關組織決定,以進行「過程評鑑」和「結果評鑑」。

 

總之,此模式的重點不在引導一項個別研究的進行,而在提供資訊以為決策者之參考。

 

不在證明而在改良教育方案。

 

其優點在於能提供訊息,以便指導如何作決定,符合績效的需求,並增進對教育方案之理解。

 

但是由於此模式太過於重視「改良」,幾乎完全忽略了「總結性評鑑」的功能,此為其限制之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15:31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