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信念與知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0:3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信念與知識

 

BeliefandKnowledg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信念」一詞通常包括幾個意義:(1)指同意或接受在某些命題(propositions)、陳述(statements)或事實(facts)之中的「真理」(truth),或是指默認某物之存在;

 

(2)在宗教方面,信念或信仰指接受某個命題為真,但此命題未必完全能為理性(reason)證明;

 

(3)信念指相信的對象與事物。

 

有些學者主張信念係生自一種對某個觀念、情感或想法之立即的、未加思索的接受;

 

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信念超越了未經批判反省的經驗態度之上,係經過深思熟慮的論證而成。

 

由此形成兩種關於信念的理論,前一類主張信念是一種意識(consciousness)所具有之立即的特性,是「第一意向」(firstintention),雖然是一種情感(feeling)、意志(will)或是智力(intelligence)的形式,但也是一種隱含的(implicit),只是未經系統化而已。

 

後一類將信念視為與反省有關,是一種「第二意向」(secondintention),因此成為一種加諸原始立即意識之上的新現象,而成為外顯(explicit)或是形式化的。

 

學者對後者常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信念是一種情緒(sentiment)或情感,出於表象(presentation)與觀念間的複雜互動;

 

有人認為信念是一種心智事實(intellectualfact);

 

或是一種主動的態度與決心(activedetermination),出於決心的心智活動(mentalactivity)一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另方面也可得以實現原有的期望。

 

歸納言之,在傳統學者的看法中,信念除了與知識有關外,與情感、意志等亦有相當程度的關聯,也因此,信念除了具有教育方面的意義外,在社會、宗教等方面亦有相當重要的涵義。

 

從知識論的觀點出發,當代教育分析哲學(analyticalphilosophy)嚴辨「知識」與「信念」間層次的不同,並藉此分別了思辨的(speculative)教育哲學與分析的(analytical)的教育哲學。

 

分析學者認為,知識是由於「知」(knowing)的結果,而信念則是由於「信」(believing)而來;

 

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有無一個能獲致結論的證據(conclusiveevidence)。

 

論者以為,知識因為具有足夠的經驗證據及邏輯證明,所以透過知識的獲得,具有主觀認知的心境乃可由不穩定的相信狀態,轉變為穩定的知識狀態。

 

如伍斯利(A.D.Woozley)在其〔知識論〕(TheoryofKnowledge)中曾根據認知主體的心理狀態及認知客體(theknown)的正確與否,再加上證據的充分與否(conclusiveofnotconclusiveevidence),舉出以下「信念」的五種例子:1.主體確定,客體亦正確,但證據不充分;

 

2.主體確定,客體不正確,但證據不充分;

 

3.主體不確定,客體正確,但證據不充分;

 

4.主體不確定,客體亦不正確,證據更不充分;

 

5.主體不確定,而客體正確,但證據卻充分。

 

伍斯利認為這五項情況是「信念」的例子,只有下列情況才稱得上「知識」,即「主體確定,且客體正確,證據亦充分。」

 

在這個情況下,由於主體所具備的正確信念已被可獲致結論的證據所證實,所以信念成為一種知識。

 

換言之,知識與信念並非截然不同,知識甚至可說是某些「有限度的信念」,在認知過程中,若最後結論未經證實前,知識其實即處於「信念」的狀態中;

 

雖然如此,知識與信念之間也需嚴格區分,其區分的規準即在於證據是否充分。

 

透過對於知識與信念的分別,分析學者進一步認為在教育認識論(EducationalEpistemology)中必須嚴辨「知識」與「信念」的層次意義,以免使教育活動淪於「信念」的灌輸(indoctrination)。

 

他們認為,思辨的教育哲學之所以得不到可靠的結論,就在於常誤認「信念」為「知識」,論述不能論證的題材;

 

至於分析的教育哲學則應該作出嚴格的觀念分析(conceptualanalysis),將那些永遠無法客觀論斷的玄學信念畫歸於「信念」的層次,至於能加以證實的信念,則判入「知識」的範疇,讓教育材料具有真正的認知意義。

 

教育分析哲學對於「信念」及「知識」的區分,有助於教育學說的嚴整與系統化,使得傳統教育理論中盛行的「教育信念」(educationalbeliefs)能進一步轉變為「教育知識」(educationalknowledges),讓教育思想在表達的語言層次方面能有更詳盡的分析。

 

不過,如過去傳統學者所分析的,信念不只具有知識論的意義,在情感與意志上亦有相當的影響,即使有些信念無法完全以經驗證據來證驗,但仍舊對人類的宗教、教育與社會等實際生活有巨大的作用。

 

甚至在知識論方面,任何「知識」也都必須以信念作為起點,知識有時仍無法完全擺脫個人價值信念的影響。

 

因此,過度強調「知識」而忽略「信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會使教育墮入「唯知主義」的危機。

 

這應是我們在分析知識與信念不同層次意義時,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22:04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