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青年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0:1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青年文化

 

YouthCultur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青年文化又稱年輕人文化或青少年次級文化。

 

從人生發展的過程來看,年齡相近的人,容易形成特定的「年齡次級文化」,大到宇宙觀、世界觀、生命觀等人生態度,小到飲食習慣、衣著裝扮、休閒娛樂等生活細節,俱與其他不同年齡的人,有所差距。

 

處於兒童與成人中間階段的青少年,身心急劇變化,好奇好動,求新求變。

 

他們追求獨立自主的共同期望及努力,會在各自所屬的團體內,凝聚成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規範及行為模式,表現出獨特的次級文化,有的與成人文化相通,也有的與成人文化相異。

 

由於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明日社會的主人,因此他們的文化型態及內涵,也就備受各界的關切。

 

青年文化的發展,除了受到同儕團體、社會階層、族群地位、居住社區等因素的影響外,亦會反映時代的背景。

 

傳統的農業社會或初民社會中,生活變動不大,社會規範牢固而穩定,年輕人通常隨遇而安,沒有無謂的衝突與挫折。

 

現代工業社會的快速變遷,引發青年文化的分歧發展。

 

因為物質科技文明與固有文化體系的失調,造成價值標準混亂,使得亟欲肯定自我的青少年,無法依照上一代傳承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典範,界定生命的意義。

 

普遍性的無奈與不滿,驅使青年人採取共同的行動,抗議或批判既有的社會體制和行為準則,遂形成了具有自由理想色彩的次級文化。

 

譬如一九六○年代美國青年反戰、反種族歧視的抗議運動,形式雖然不一,有激進的暴力文化,也有頹廢的嬉皮文化,但卻是目的一致地對抗既存的成人文化。

 

我國學者李亦園於民國七十年代初期,從文化人類學觀點指出國內的青年文化,具有:(1)對形式主義的反抗;

 

(2)對機械化生活的不滿;

 

(3)對功利商業主義的抗議;

 

(4)自我表現的趨向等特徵。

 

無疑地這也正是我國青少年面對當時社會急遽轉型的壓力,所展現的集體防衛機制。

 

就教育領域而言,美國學者華勒(W.Waller)最早提出「年輕一代的獨特文化」,可能與成人文化有別的觀念,認為教師欲將成人文化的標準教給年輕的一代時,必須注意對立與衝突的情況。

 

高登(C.W.Gordon)及柯爾曼(J.S.Coleman)的研究支持此一說法,他們的研究都發現青少年的次級文化,具有反智主義的傾向,學業成就不一定是獲得較高同儕地位的條件。

 

但是國內外也有些研究的結果,並不同意上述的論證,他們發現學生的價值規範,不一定完全和成人文化相對立,中學生之參與體育及課外活動,也不一定與學業表現相衝突。

 

其實,這些不同的意見,適足反映青年文化的多樣性。

 

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成人比較強調正式的觀點,青年學子則較重視非正式的關係。

 

因此,所屬的同儕團體不同,青少年的次級文化就會有所差異,有的符合學校的期望與價值,有的則會呈現「反學校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須注意及此。

 

(參見「青年次文化」、「學生次級文化」、「反學校文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05:2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