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安】 Faber,Erns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花之安為清末來華德籍傳教士。
同治初年林樂知發表〔中西關繫略論〕,花之安繼亦建議改革中國教育,除介紹德國學校制度外,又於同治十一年(1872)著〔教化議〕一書,謂:「今所謂教者,不過詞章之學,於德行道藝全不講求,無怪廉能之士寡,而經濟之才疏,上不以為教,故下不以為學也。」
光緒七年(1881)復撰〔臣道總論〕,批評科舉取士,謂隋、唐以前的選舉與推薦制度,往往不免受恩於私室,不能做到大公無私;
隋、唐以文取士,弊端難免,且重文字,以致「科甲人員胸實無一策,異日身居民上,究與捐班、保舉者,殊途而同歸」,「泰西則不然,凡任用人才,乃求實學」。
西國之所以如此者,實由教育「立法之善以致於斯」;
「每事必本乎實際,不容稍有一毫虛偽於其間。
……有志之士,必須由仕學院以入太學,務期精益求精而後已」。
光緒十三年(1887),花之安兼任廣學會編輯;
十六年,益智書會改組為中國教育會,花氏曾任副會長,廣學會教士涉足會外活動可見一斑。
光緒十八年,花氏應廣學會之約請,加入為〔萬國公報〕撰文行列;
次年,慈禧六十大壽,各省舉行恩科鄉試,花之安所著之〔自西徂東〕(Dr.Faber'sCivilization)由德傳教士克蘭茲(PastorKranz)捐款一千餘元印贈士子;
光緒二十年三月,花之安回函教育會,主張清廷應暫不取消科舉制,因當時清廷正全力注意中、日、朝鮮的交涉,其主張較狄考文、赫士、卜舫濟等人的激進教育改革意見為和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