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行動理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3:2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行動理論

 

SocialAction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社會行動理論係自一九三○年代以來盛行於歐美的社會學理論。

 

該理論導源於韋伯(MaxWeber)的社會行動概念,經茲南尼基(F.Znaniecki)、麥基佛(R.M.MacJver)、派克(R.Park)、湯瑪斯(W.I.Thomas)等學者的倡導與發揚,至帕森斯(TalcottParsons)時已發展成為體系完整且範圍極為廣泛的理論。

 

社會行動理論的內容可由帕森斯及其同事的有關著作中發現,其中比較重要者有:〔社會行動的結構〕、〔行動理論通論〕、〔社會體系〕、〔社會體系與行動理論之演化〕等書。

 

其主要觀點概述如下:第一、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社會行動。

 

此種觀點係韋伯的基本社會學見解,亦為所有社會行動論者的共識。

 

選用「行動」(action)而非「行為」(behavior)的概念,係由於行動涉及主動的、創造的、心智的「有意的動作」,而行為則只是刺激與反應的機械式聯結。

 

換言之,行為不涉及思想的歷程,而行動則包含行動者主觀的意義。

 

第二、社會行動涉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行動者所表現的一連串單位行動(unitact)。

 

所謂單位行動包括幾項基本要素或特質:(1)單位行動指一個「行動者」的存在;

 

(2)行動者透過行動以達成目標;

 

(3)行動發生於一個特定的「情境」中,該情境中存在著行動者無法控制的情境條件(如體質、遺傳及外在環境的阻礙),以及行動者能發揮控制力的事物(如各種工具或手段等);

 

(4)行動者受到規範、價值或理念的影響,選擇合適的手段藉以達成預期的目的。

 

因此行動者雖然在社會情境中從事評價與選擇,但不可能做完全的自由抉擇,只是意味著行動者「志願的」做成決定而已。

 

第三、行動者的行動並非零散的出現,而是以不同的類型有系統的相互聯結,組成一群行動體系(actionsystems)。

 

社會中的行動體系包括有機行為體系(behavioralorganismsystem)、人格體系(personalitysystem)、社會體系(socialsystem)與文化體系(culturalsystem)。

 

有機行為體系指人類的生理體系,人格體系指動機、精力及慾望等,社會體系指社會成員互動的過程、模式或結構,文化體系則是價值觀念、道德及信仰等的總稱。

 

有機行為體系是行動體系最基本的單位,其他三個體系則係用來滿足與適應有機體的需要。

 

第四、任何行動體系均須執行四大功能,即所謂(A)適應(adaptation)、(G)達成目標(goalattainment)、(I)整合(integration)及(L)潛在的模式維持(latency,patternmaintenance)。

 

帕森斯以為AGIL架構既可用以分析二人之間的互動,亦可分析所有的行動體系。

 

社會行動理論雖然風行一時,但涉及個人的或微觀的分析已為其他理論所吸收,而社會的或鉅觀的探討又未適度的整合,因而目前不僅盛況不再,其重要性亦已減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3:25 , Processed in 0.7782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