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同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3:1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同化

 

SocialAssimil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社會同化也簡稱同化;

 

英文字原為生物學用語,有吸收、消化之意,乃生物體吸收外界原為異質之物質,將其化為適合本體細胞養分的過程。

 

社會同化類似這種過程,亦即將原來各個不同的人化為同質文化的人的過程。

 

最早使用此名詞於社會學的,是美國社會學家用來描述移民團體移居美國後,為主流文化所吸收、整合的過程。

 

美國社會學者派完(R.E.Park)在其〔種族關係週期〕(RaceRelationsCycle,1950)中,將新移民團體與移居國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分為四個步驟:即接觸、競爭、順應(accomodation)與同化。

 

先是兩個不同文化團體之間的接觸,接著展開競爭(如從事經濟、宗教、文化、教育或政治競爭);

 

競爭失利的一方,便產生部分的調適,吸收對方的一部分文化,以便自己能適應新社會環境,乃是「順應」;

 

最後,完全被移居國主流文化所吸收,異質性消失,融和於同質文化的團體,此為「同化」。

 

早期的社會學家視同化為一種一個向度及單向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外來者放棄他們原有的文化,而接納並吸收移居國社會之優勢文化。

 

這種看法認為同化過程只對移民團體產生影響,對本國的主流文化並無影響。

 

不過,最近的研究顯示,同化過程並非一個向度及單向過程的現象,而是一種雙向的、互為影響的現象。

 

其間包括地主國主流文化與新移民文化之間的互動以及互相調適的作用。

 

不僅移民文化受到衝擊而產生變化,地主國的優勢文化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化。

 

各種族或文化族群的一些特性,如膚色、髮式、外貌、宗教等,會對該族與別族通婚、政治參與,或被別族所接納的速度與程度,產生影響(如增強、抑制或排斥等)。

 

上述情況,使同化與涵化(acculturation)的意義差距縮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3:50 , Processed in 0.0625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