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編纂】 KnowledgeCompil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專家(expert)和生手(novice)的實作表現之比較研究結果顯示:知識習得的過程是從陳述性知識而漸漸進入程序性知識。
新手常常只有陳述性知識而不具適當可用的程序性知識。
例如,新手可以知道原理或專門化詞彙而不知道它們的有效應用條件(如只知道幾何證明的SAS定理,但不知道何時該使用SAS定理那樣);
但是專家則不僅知道這些原理,而且能知道何時在何種條件下該採用何種行動,或採取何種程序(例如,若條件如何如何,則可使用SAS定理來解題)。
換言之,專家的技能的基本成分和高級成分已統整在一起,不但成為「功能性知識」而且已經「自動化」了,這一點說明在有效率的學習中,某些成分技能必須予以編輯化而且必須予以自動化,以便留下更大的訊息處理容量可用於較高層次的認知歷程。
安德生(J.R.Anderson)在〔思考的調整控制〕(AdaptiveControlofThought)修正版中,亦即ACT*理論中,假定:學習的主要機制是「知識的編輯」。
它是指將陳述性知識轉換為程序性知識的轉換歷程,亦即負責將知道什麼(Knowing-what)轉變而為知道如何執行(knowing-how)。
這ACT*理論認為:有效的程序性知識,只能經由在實際問題情境中,實際去應用陳述性知識而後才能獲得。
首先,學生把心智技能以陳述性知識(語文知識)的方式收錄在語意的架構中,並依賴陳述性知識和藉著一般性解題歷程和解題方法進行解題。
接著,一般性的解釋性步驟會將這些陳述性知識應用到特殊情境的某些特徵上面,而創出領域特定的條件語句,亦即轉換成程序性知識。
最後,當知識很多次像這樣被應用於某特殊情境之後,便形成新的步驟,而這步驟便會將知識直接應用,不須再經過解釋的步驟了。
以上這些學習層面便稱之為「知識的編輯」。
上述的知識編輯,事實上係包括兩個歷程:1.程序化(Proceduralization):是指將陳述性知識轉變為程序性知識,亦即以檢索長期記憶的陳述性知識以創出條件語句原則,導致自動化的增加。
2.組合(Composition):把一系列許多的小步驟或心智技能合併而為一個較大較簡單的步驟。
亦即合併一系列的條件語句而成為單一的條件語句,使能得到解題的捷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