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帕】 Popper,KarlRaimund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波帕(1902~1994)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於出生地學習並任教,後來迫於納粹的威脅而逃亡至英國,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邏輯和科學方法教授(1949~1969),並於一九六五年獲贈爵位。
波帕是一位影響當代西方思潮的重要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哲學家,他的哲學工作幾乎涉及人類知識的各個重要領域,而主要的哲學成就還是在科學哲學(philosophyofscience)方面。
主要著作有〔探究的邏輯〕(LogikderForschung,1935),
英譯:為〔科學發現的邏輯〕(TheLogicofScientificDiscovery,1959)、〔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OpenSocietyandItsEnemies,1945)、〔歷史定論主義的貧困〕(ThePovertyHistoricism,1957)、〔猜想與反駁〕(ConjecturesandRefutations,1963)、〔客觀知識〕(ObjectiveKnowledge,1972)。
波帕在科學哲學方面,即對傳統科學觀點提出質疑,並對科學的界定問題提出新方法——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
按照波帕之前的傳統科學觀點,亦即「邏輯實徵論」(logicalpositivism)的觀點,所謂「科學」是使用與純邏輯分析對立的觀察與實驗方法,以獲得確實的結論,亦即歸納法(induction)。
但是波帕指出此種觀點的謬誤:沒有任何有利的觀察資料序列,足以在邏輯上確立一種不受限制的概括性的真。
正如我們不可能通過對黑烏鴉的觀察來證實「所有烏鴉都是黑的」的陳述一樣,相反地,若存在一隻白烏鴉,便足以否證該陳述。
因此波帕認為:沒有一種科學理論可以得到最終的證實,無論它已通過多少次檢驗。
波帕並以少年時所經歷廣義相對論之日蝕觀察,說明即使像牛頓物理學那樣得嚴格證明並廣泛接受的理論,也並未得到永久的證實,而能免於被修正。
所以在波帕看來,「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才是科學的本質與標誌。
在社會與政治哲學領域,波帕以其對歷史定論主義,尤其是對柏拉圖、黑格爾和馬克斯理論的批判而著名。
這些學說認為:歷史存在著一些發展規律或原則,一旦把握這些規律或原則,即可預測歷史的發展,此即「歷史決定論」。
但是波帕認為:預測只有在對於完全孤立、靜止、周期性的系統才可能成立,人類歷史則非。
對波帕而言,決定人類社會如何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人類自己的行為,所以他認為社會問題的關鍵不是由誰來行使權力,而是如何防止由於社會或政治教條的利益以及個人利益對權力的濫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