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學派】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東林學派以顧憲成、高攀龍諸人講學東林書院而得名。
黃棃洲在〔明儒學案〕中,以極大篇幅介紹東林諸子,分為四卷(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一),並為文申論其事云:「今天下之言東林者,以其黨禍與國運相終始。
小人既資為口實,以為亡國由於東林,稱之為兩黨;
即有知之者,亦言東林非不為君子,然不無過激,且倚附者之不純為君子也,終是東漢黨錮中人物。
嗟乎,此寐語也;
東林講學者不過數人耳,其為講院亦不過一郡之內耳。
昔緒山二溪,鼓動流俗,江浙南畿,所以設教,可謂之標榜矣,東林無是也。
京師首善之會,主之為南皐少墟,於東林無與;
乃言國本者謂之東林,爭科場者謂之東林,攻逆閹者謂之東林,以至言奪情奸相討賊,凡一議之正,一人之不隨流俗者,無不謂之東林。
若是乎東林標榜,遍於域中,延於數世,東林何不幸而有是也,東林何幸而有是也。
然則東林豈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論者以東林為清議所宗,禍之招也。
予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清議者,天下之坊也;
夫子之議臧氏之竊位,議季氏之旅泰山,獨非清議乎?
清議息,而後有美新之上言,媚閹之紅本。
故小人之惡清議,猶黃河之礙砥柱也。
熹宗之時,龜鼎將移,其以血肉撐拒,沒虞淵而取墜日者,東林也;
毅宗之變,攀龍髯而蓐螻蟻者,屬之東林乎?
屬之攻東林者乎?
數十年來,勇者燔妻子,弱者埋土室,忠義之盛,度越前代,猶是東林之流風餘韻也。
一堂師友,冷風熱血,洗滌乾坤,無智之徒,竊竊從而議之,可悲也夫。」
〔明儒學案〕中,采錄在東林學案者,計有十七人,分別為: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忠憲高景逸先生攀龍,御史錢啟新先生一本,文介孫淇澳先生慎行,主事顧涇凡先生允成,太常史玉池先生孟麟,職方劉靜之先生永澄,學正薛元臺先生敷教,侍郎葉圓適先生茂才,孝廉許靜餘先生世卿,耿庭懷先生橘,光祿劉本儒先生元珍,忠端黃白安先生尊素,貢士吳覲華先生桂森,宗伯吳霞舟先生鍾巒,文選華風超先生允誠,中書陳幾亭先生龍正。
東林學派之創始人,應推顧憲成;
憲成師事薛方山(應旂),方山師事歐陽南野(德),故憲成為王門的三傳弟子。
唯憲成學說雖源出於王學之三傳,然其對王學之批評,則無所保留。
在其所著〔小心齋劄記〕中指出:「以考亭為宗,其弊也拘;
以姚江為宗,其弊也蕩。
拘者有所不為,蕩者無所不為;
拘者人情所厭,順而決之為易,蕩者人情所便,逆而挽之為難。
昔孔子論禮之弊,而曰與其奢也寧儉,然則論學之弊,亦應曰與其蕩也寧拘,此其所以遜朱子也。」
顧憲成眼見王學末流之弊,而欲以朱學匡正之。
然王學之優點,亦未嘗不知,故在〔小心齋劄記〕中又指出:「陽明先生開發有餘,收束不足。
當士人桎梏於訓詁詞章間,驟聞良知之說,一時心目俱醒,……然而此竅一鑿,混沌幾亡,往往憑虛見而弄精魂,任自然而藐兢業。
陵夷至今,議論益玄,習尚益下,高之放誕而不經,卑之頑鈍而無恥,仁人君子又相顧裴回,喟然太息,以為倡始者殆亦不能無遺慮焉而追惜之」。
顧憲成又謂陽明之學,其優點在打破聖人之偶像,而使人以己心為是非評量之標準;
其得力處在此,而其未盡處亦在此,故反對陽明專求諸心之論,而特重學習與修為;
以為學與慮為不可少,不能專靠良知。
他並認為重修即所以重悟,故於東林會約中揭示四要,以為鵠的。
大體而言,憲成對朱、王之學,係採調和之觀點,主張合心與理為一,而不將物與理分之為二。
唯憲成又以為「心難以把捉」,所謂「心即理」談何容易,惟有「孔子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始可以言心即理,七十以前尚不知何如也。」
切中王學之弊。
(參見「東林書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