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避宋英宗諱,改為敦頤;
道州營道人。
曾歷任縣主簿、縣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軍等職;
神宗熙寧六年病逝,享年五十七歲,諡元,稱元公,理宗時縱祀孔廟。
其主要著作為〔太極圖說〕、〔易通〕等,學者稱濂溪先生。
濂溪年十五,偕母入京師,依舅父龍圖閣直學士鄭向;
仁宗景祐三年(1036),濂溪年二十,鄭向依例應蔭子,乃奏補濂溪為將作監主簿,後調洪州分寧縣主簿。
時有獄久未決,濂溪至,一訊立辨,邑人驚其治績,謂:「老吏不如也。」
仁宗嘉祐元年(1056),濂溪年四十,轉任太子中舍,簽書署合州判官事,十一月,至合州視事;
嘉祐五年解職還京師,在蜀凡五年。
六年濂溪年四十五,遷調國子博士,通判盧州,道出江左,愛廬山名勝,乃築室溪上,名其室為濂溪書堂。
英宗治平四年(1067)遷永州通判,後遷朝奉郎、尚書駕部員外郎、攝邵州事;
轉任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提點廣南東路刑獄;
旋以疾求知南康軍;
熙寧五年(1072)定居廬山所築草堂;
翌年病卒。
濂溪入仕,均在基層擔任公職,仕途並不顯達;
唯在職時,均能不憚勞苦,盡心職事,發奸除弊,不遺餘力。
濂溪的著作,主要為〔太極圖說〕與〔易通〕;
程門傳本將〔易通〕稱為〔通書〕,其內容兼有儒、道兩家色彩。
〔太極圖說〕概括說明了濂溪的宇宙生成論、萬物化生論及人性論。
他的宇宙生成論,是說明宇宙由無而為有,有生於無的唯心論;
指出自無極而為太極,從太極的動靜中產生陰陽,形成兩儀,其中無極是最根本的,太極、陰陽、天地、五行,都是由此派生的。
濂溪從以上的宇宙生成論,又演化出萬物化生論;
指出天地從太極中分出,萬物又從天地中分出,由於天地間陰陽二氣與五行之精,發生巧妙的凝合、交感,而化生了萬物。
在變化無窮的萬物中,人得天地之秀,而為萬物之靈。
有了形,就有神,五行之性感於外物而動,呈現出善與惡,遂形成了錯綜紛雜的萬事。
唯有聖人能符合易道,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定出了中正仁義的規範,使人遵循。
朱熹指出:「濂溪所著〔易通〕,全書共四十章,二千六百零一字,大抵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
至論所以入德之方,經世之具,又皆親切簡要,不為空言。
顧其宏綱大用,既非秦、漢以來諸儒所及,而其條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世學者所能驟而窺也。」
濂溪的宇宙論中,以「誠」為宇宙的中心,聖人之根本;
「神」則是「誠」的作用。
「誠」又是太極所派生的德性,通乎萬物和性命之中。
濂溪論性,認為人性有剛、柔、善、惡、中五品;
其中剛柔又與善惡相結合,成為剛善、柔善、剛惡、柔惡,及中,仍為五品。
質言之,則仍為善、惡、中三品;
三品中「中」為最高的善。
濂溪在〔易通〕中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是引自〔易傳〕,所以把「易」看作是性命之源。
而所謂「易」就是指天地之間,陰陽交錯,二氣五行,化生萬物,所以他的性論與他的宇宙論是一貫的,他的性論又與道德論、教育論互相聯繫。
濂溪的道德論,其中心就是誠,是聖人之本,五常之本,自行之原;
所抒發的是〔中庸〕的道理,但卻賦以新義。
濂溪的道德論中也強調禮樂的教化作用,這是使道德論與教育論相聯繫。
在教育論中又主張樹立師道,強調師友輔導的重要。
濂溪的政治論,認為聖人或執政者要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
主張聖人或執政者,要「明通公溥」、「明慎用刑」、「無欲去私」。
濂溪的理學思想,經過其弟子程顥、程頤之發揮,朱熹的詮釋,張栻、胡宏等後儒之尊信、推崇、鼓吹,奠定了他「理學開山」、「道學宗主」的地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