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樂】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房中樂是周代的一種宮廷音樂,只用管弦伴奏,而不使用鐘磬,演唱〔詩經〕的〔周南〕、〔召南〕中的詩篇,本來是后妃夫人在房中侍御其君子時諷誦所用。
這種以管弦伴唱二南的形式,就稱為房中之樂,所以後來也做為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飲所用之樂。
據〔儀禮‧燕禮〕云:「若與四方之賓燕,……有房中之樂。」
鄭玄注云:「弦歌周南召南之詩,而不用鐘磬之節也。
謂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諷誦,以事其君子。」
可知房中之樂已成為一種音樂演奏形式的名稱,不一定要陳設在後宮的房中,大型的房中樂也用於殿堂,設樂懸。
如〔周禮‧春官‧磬師〕云:「掌教擊磬,擊編鐘,教縵樂燕樂之鐘磬,凡祭祀奏縵樂。」
文中的燕樂,是宴饗賓客所用,〔周禮注疏〕中鄭玄認為就是房中之樂,賈公彥也說:「婦人后妃以風喻君子之詩,故謂之房中之樂。」
可見房中樂屬於燕樂,但提到使用鐘磬,似與先前說法矛盾,其實鐘磐在祭祀場合才使用。
漢代有房中祠樂,又名安世樂,又名安世房中歌,是指宗廟祭祀之樂;
房,係祠堂。
故與周代的房中燕飲之樂並不相同。
據〔漢書‧禮樂志〕云:「房中祠樂,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
……孝惠三年,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安世樂。」
文中提到作者是高祖妃唐山夫人,但也有人認為作者是叔孫通。
陳暘〔樂書〕說:「漢高帝時,叔孫通制宗廟禮,有房中祠樂,其聲則楚也。
孝惠更名為安世,文、景之朝無所增損,至武帝定郊祀禮,令司馬相如等為安世曲,合八音之調,安世房中歌有十七章存焉。」
認為是武帝令司馬相如等改制的樂曲。
總之,安世房中歌是祖廟祭祀時所用的祭歌,歌詞有大孝備矣、承帝之明、子孫保光等語句,內容不脫祝頌及教訓之詞,尤以頌揚孝義最凸出。
其型態是楚歌,但也不乏體現楚歌風韻及情致,與〔楚辭〕有直接的聯繫。
十七章中計有十三章四言詩,三章三言詩,一章雜言詩,形式富於變化,也有值得挖掘的文學價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