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兒童人類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2:3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兒童人類學

 

ChildAnthrop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對於兒童人類學的建立最有貢獻的是荷蘭的教育家朗格威爾(MartinusJanLangeveld)。

 

他的兒童人類學方面的中心思想為:人的本質必須受教育才能改變,在發展的過程中,兒童以其自動的生理生長本質為基礎,慢慢地發展成人,而兒童的本質決定了成人本質的形式。

 

人類學為教育學的一部分。

 

同樣地,教育人類學也有教育學的一部分。

 

教育人類學在探討人的本質的改變的問題,而人的本質的改變是因為有可塑性;

 

同時,教育人類學也在強調教育目的的限定與把握,教育目的包括:人格的陶冶、真正的人的培養等。

 

以上特別強調的是以本身的改變解釋,及人的改變的可能性,教育的意義是:人為可教育之人。

 

他又認為:就兒童而言,不能任其自然生長而不予教育。

 

否則兒童將無法形成人性,只能成為「奇異的狼」(指狼孩),或是停留在「低等階段的豎子」。

 

因此,兒童時期教育的實施,以「人文化」為主,使兒童在可教育性程度最大的時候,適時予教育幫助,使其發展為真正的人。

 

兒童時期的「可變性」與「可能性」,以創造的形成與自我形成,為基本條件。

 

而教育之需要,即在於促使兒童「改變」與「改變的可能性」。

 

兒童不但是可教育與可陶冶的,而且其發展是為教育所指導的。

 

在教育情境裡,不但提供兒童「生長」的機會,也提供兒童有自我改變的機會,邁向「教育有改變人的本質的責任」之途。

 

換句話說,教育也就是賦予引導兒童的責任。

 

因為兒童所生活的世界,必須引導與了解,進一步地促使兒童的能力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

 

兒童人類學重要的課題在於:1.促進兒童的發展,幫助兒童,不但使他的精神能力發展出來,且使他的精神陶冶成為事實。

 

也就是使用先前安排好的有條理的文化媒介,如習慣、語言、知識、世界圖像等。

 

2.教育者的責任是對兒童的發展課題完全關心,避免使兒童陷於無助的狀態。

 

因為兒童有各種需要,最主要的是幫助的需要與生理的需要。

 

前者是兒童渴望獲得成人的幫助,和教師的幫助;

 

後者是兒童生理的自然現象,如睡眠、飢餓、疲倦等,成人要為其安排生活需要的情境,同時也要兼顧不同的自然情境。

 

除了以上兩個重要課題外,遊戲與學習也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兒童人類學所要探討的兩個重要課題。

 

在兒童人類學中,主張兒童的生活希望能具有社會化的功能,在學校能參與各種文化活動。

 

兒童人類學的理論是將兒童看成具有可塑性,是一個活生生而可教育的人,並且是需要教育的人。

 

成人有責任幫助其發展,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照顧與關心。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1:5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