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里斯多德哲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1:5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里斯多德哲學

 

PhilosophyofAristotl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亞里斯多德(384~322B.C.)早年曾至雅典入柏拉圖(Plato,427~347B.C.)學院。

 

但亞里斯多德注意到經驗科學的問題,在其後日著作中,如修辭學、詩學、自然科學、心理學等,呈現出與柏拉圖思想的差別。

 

如將屬於感覺或偶然方面之事物納於知識領域中,擴充了知識概念的內涵。

 

在形上學中,將事物的顯現分為潛能(potentiality)與實態(actuality),後者指事物直接呈現的方式,前者是事物可能成為最終狀態的質料。

 

為具體說明這些觀念,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四因說」,即:(1)形相因或形式因,指事物的本質;

 

(2)質料因,指事物的要素;

 

(3)動力因,即質料產生變化的來源;

 

(4)目的因,即事物變化的最終目的。

 

依此說一項事物呈現時是質料,由於受外力或自身變化的影響,而達成最終的目的,同時凸顯該事物存在之本質。

 

故當事物達到目的時,即是本質的顯現。

 

四因說可以還原為質料因(Matter)與形式因(Form)。

 

但這二者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具有運動的關係。

 

即形式因是質料因所欲達成的目的,指出本質以可能性的方式,存在質料之中,因而對事物研究的同時,亦能掌握其本質。

 

依此而言,知識的可能性無須再預設一個與經驗界對立的形相界;

 

並認為對形相界的研究可以了解真實,即是純粹的知識。

 

亞里斯多德認為堅持形相界與經驗界二分對立,將導致「第三人」的問題。

 

亞里斯多德另一項對後世具影響力的是其倫理學。

 

在其中提出智慮(prudence),是在道德情境中用以從事道德抉擇的實踐智慧。

 

道德實踐因而是否適當的問題,即實踐主體依據所面對的情境,根據自己的道德認知,做出最適合於此情境的判斷。

 

故實踐者的判斷依據,受社會、習俗、生活環境,乃至個人對人生整體追求目標的影響。

 

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對於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的實踐理性所提出的批判觀點,即是沿襲這思想而產生的。

 

近代的「情境倫理學」也是以亞里斯多德的學說為基本的出發點。

 

在教育中,認為學生有可塑性,即發展的可能性,因而有受教育的必要。

 

但可能性並非無限,仍受遺傳和社會的影響,類似亞里斯多德質料與形式說的影響,揆諸事實,也確是如此。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從「實在」立論,後世稱之為「實在論」(Realism),一方面在於其形上學的觀點;

 

一方面在於其思想中含有頗多的科學成分;

 

因亞里斯多德生時,藉其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東方之便,為其蒐集自然界的材料,使其得以從事科學研究,故其學說中含有實在的部分,與柏拉圖重視「理型」(參見「理想主義」Idealism)有別。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1:37 , Processed in 0.4843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