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事親養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1:3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8-21 16:30 編輯

事親養志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事親養志」是說孝順父母的人,不只要有衣食供養,更要體念父母的心意,使父母快樂,才是真正的孝,出於〔孟子.離婁上〕。

 

孟子說:「事,孰為大?

 

事親為大;

 

守,孰為大?

 

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

 

孰不為事?

 

事親,事之本也。

 

孰不為守?

 

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

 

將徹,必請所與;

 

問『有餘』?

 

必曰:『有。

曾晳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

 

將徹,不請所與;

 

問『有餘?

曰:『亡矣。


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

 

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

 

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是說,任事以事奉父母親最為重要,所以事奉父母是任事的根本。

 

至於保守正道,則以潔身自愛、不做虧心事,不讓父母親蒙羞最為重要,所以潔身自愛是保守正道的根本。

 

並舉出曾子事奉父親曾晳及曾元事奉曾子為例,說明兩種不同的事親方式:曾子事親能體貼親心,以事養父親的心意為原則,這種「養志」是上孝;

 

到了曾元,卻不體會父母的心意,只注重口腹的奉養,這是「養體」,充其量只能稱為下孝。

 

孟子認為,事親應該效法曾子「養志」的做法,才算是上孝。

 

養體不養志,是一般人在事奉父母時容易犯的毛病,大多數人以為能讓父母衣食無缺,就算是盡了孝道;

 

其實不然,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子游問孝,孔子就一針見血的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就是說,事奉父母親如果沒有敬意,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什麼差別?

 

子夏問孝時,孔子則說:「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也就是說,事奉親長以和顏悅色最困難,因為一般的操勞、口腹上的供養,是稱不上孝順的。

 

由此可見,奉養父母以體貼親心最為重要,因為父母需要的不只是表面上的衣食供養,而是子女的體貼關心,能體貼父母、滿足父母心靈的需求,才算盡了真正的孝道。

 

老人尤其需要家人的溫暖和恭敬,所以心理的安慰比供給錦衣玉食還重要。

 

老年人喜歡享受含飴弄孫之樂,像曾晳和曾子吃完後問是否有餘,就是想知道孫輩是否可以享受餘下的食物。

 

曾子一定說「有」,使老人心中安慰。

 

曾元卻謊說「沒有了」,全然沒想到祖愛孫的老人心意,不肯給孩子吃,而要留著再給老人吃;

 

表面看來好像是重視老人,卻不知反而使老人感到遺憾,便是不會體貼親心。

 

而且謊稱沒有了,也不是對父母誠意之道。

 

故而曾元的孝,比曾子差多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09:00 , Processed in 0.1093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