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教育廳(德國)】 MinistryofEducation(German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邦教育廳為德國各邦的教育行政機關,主管邦的教育事務。
邦教育「廳」原應譯為教育「部」,但為與其聯邦教育科學部(FederalMinistryofEducationandScience)有所區別,故比照我國省級教育行政機關的名稱而譯為「廳」。
德國係地方分權的國家,各邦教育行政機關的名稱不一,稱為教育文化廳(MinistryforEducationandCulture)者有之,稱為科學文化廳(MinistryforScienceandCulture)者亦有之,部分的邦則稱為教育運動廳(MinistryforEducationandSport),尚有其他不同名稱者,不過為行文方便起見,均以教育廳一詞代表。
邦教育廳主管教育與宗教事務,決定文化與教育政策,頒布教育法令。
按照聯邦憲法規定文化與教育權屬於各邦,所以每個邦都設有一個教育廳,僅靠聯邦與各邦常設廳長會議協調而決定全國教育政策。
邦教育廳設廳長與副廳長各一人綜理廳務,對邦議會負責,副廳長協助廳長處理行政事宜。
邦教育廳對外方面,由廳長負責對議會和其他機構聯繫。
廳長之下設有祕書處和各司處分掌不同職務。
祕書處設新聞祕書和專門負責議會事務的祕書。
對內方面,事實上是由副廳長率領內部各單位,為各科、處和廳長之間的橋樑。
各教育廳按各地區發展條件和特殊文化政策和目標設立各科處。
各邦教育廳為修訂教育法令召集各種專門委員會如:課程修訂委員會和學校教科書審查委員會等;
在聘任教師方面由教育廳決定聘任標準。
至於任命與監督權則歸由教育局負責。
教育廳對學校組織、教學和教育負責,作通盤的監督,但實際監督權則交由各教育局的負責人士去執行。
教育廳負責統盤的計畫,但地區學校的設立,撤消或合併則由教育局去處理。
至於經費方面教育廳負責規劃教師的薪津。
如果建築校舍教育廳則予以補助。
邦教育廳設有若干按法律規定的或私人法人團體的顧問機構,其中也有是利益團體(Interessengruppe),如邦各大學校長會議,邦家長聯合會和由教師與家長聯合組織的學校教育顧問會議(Landschulbeirate)等,這是行政民主多元化的一種傾向。
邦教育廳的職權相當廣泛;
綜合相關法令的規定,其主要職權如下:1.管理邦立學校:邦政府設立的各級各類學校,均由教育廳負責監督管理。
邦立學校以高等教育機構、師範校院及文法中學為主。
2.制頒中小學課程標準:邦教育廳有制定中小學課程標準之權,對學校教學科目之名稱、教學時數、教學目標與範圍及應採用之教材均有所規定,各校須遵照實施。
3.認可中小學校教科書:德國各邦對教科書係採認可制。
教科書由私人出版,教育廳再從中詳加選擇認可,各校即從被認可的書單中選用教科書。
教育廳通常是任命學者專家組成教科書選擇委員會負責選擇工作。
4.制頒學校建築設備標準及核准校舍建築計畫:各邦教育廳通常訂有學校建築設備標準,對校舍位置、面積、環境及規格均有所規定,各校必須遵守。
其次,學校校舍興建計畫亦要報經教育廳核准。
5.任用或核准學校教師的任用:邦立學校的教師係由各邦教育廳任免;
而地方所設學校之教師係由該地方教育行政當局所任命,但須報經教育廳核准。
6.任免各級公立學校校長:各邦公立中小學校的校長,均由邦教育廳負責任免。
7.辦理中小學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德國的中小學教師須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方能取得合格教師資格。
此種檢定考試即由教育廳任命有關人員組成獨立的考試委員會主持之。
8.辦理成熟證書考試:德國文法中學的畢業生必須通過畢業會考後,方能取得大學入學資格。
此種畢業會考稱為成熟證書考試,係由教育廳任命組成的成熟考試委員會負責辦理。
9.補助地方學校經費:教育廳對地方所設公立學校提供必要之補助,以促進各地教育之均衡發展。
補助分兩類,一為負擔地方學校的人事費,二為補助地方學校的興建費。
10.視導邦內公私立學校:各邦對境內的公私立學校具有監督權,故可派視導人員前往視察輔導,以維持教育的水準。
11.保護與發展文化:邦教育廳通常尚兼負文化行政,對宗教、音樂、美術、電影、戲劇等文化事業予以保護與發揚。
邦教育廳的組織因邦而異,唯一般均設有廳長(Minister)一人,綜理廳務,由邦長提名經邦議會同意後任命之。
廳長之下設次長,部分的邦只設常務次長,部分則尚設政務次長,另外亦有未設次長者。
廳、次長之下則分科辦事,如高等教育科、師範教育科、學校教育科、總務科等,各邦不盡相同。
多數的邦尚設有邦教育審議會,供教育廳長諮詢。
自一九四九年起,各邦教育廳長共同組成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以協調各邦的教育行政事宜。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