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色理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1:1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角色理論

 

Role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角色理論是指對於角色的概念、發展的歷程及角色行使的結果等現象加以解釋與預測的一些原理原則,亦即和人們基於特定的地位與情境等因素有關的行為型態(或角色)加以探討所得的理論。

 

一般人士與社會科學家都廣泛的使用有關角色的辭彙或概念,而且實證的研究也已累積相當的成果。

 

但由於研究者立場不同,角色理論的焦點頗有差別,甚至對於一些角色的基本概念也持不同的見解,以致角色理論仍無法建立完整的體系,且爭論不休,迄無定論。

 

自1930年以來,林頓(RalphLinton)、米德(G.H.Mead)與莫瑞諾(JacobMoreno)等分別從人類學、社會學與精神醫學的角度探討角色理論在研究社會體系、人際互動與心理治療中的價值,有關角色的研究一時蔚為風氣,許多學者紛紛投入角色領域的研究,角色概念遂成為社會科學中科際研究的重要概念。

 

其間歷經角色名詞的提出、角色概念的澄清與廣泛的實證研究,角色論理已逐漸成為研究及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如教育、心理健康、社會服務及職業適應)的重要依據。

 

自早期的功能論與互動論的分析,發展至角色理論的組織分析、認知分析與結構的透視,各自形成為自成體系的角色理論。

 

雖然不同的角色理論有其不同的研究焦點,甚至對角色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見解。

 

例如功能論者以為角色如同制度與文化等社會事實,是客觀而具體存在的實體,代表社會對某一類人(行動者)的共同期望。

 

而個人之所以表現符合共同期望的行為,則是透過社會化的歷程習得並內化此類共同期望,藉以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和諧。

 

互動論者則以為角色是個人在社會情境中追求目標的系列行動,角色行為可能受到行動者對其地位所持的信念、態度或規範的影響,也可能為行動者對互動情境的了解所左右。

 

綜觀各派角色理論,仍可歸納若干共同的見解:第一,人類的某些行為可能組成一種型態(即角色),成為某一類人或情境的特質;

 

第二,角色係某一類(或一組)人的行為特性而非個人的行為特性;

 

第三,角色涉及的行為期望代表社會結構的一部分,且在相當程度內影響個人的行為;

 

第四,個人常因其角色而為人所認識,而其角色行為則是在社會化歷程中學習而得;

 

第五,角色表現於社會互動的情境中,且因其所具有的功能而不斷的延續。

 

角色理論重視的是人類的整體行為,而非單純的刺激與反應。

 

雖然若干的概念猶待澄清,完整的體系也尚待建立,但仍不失為貫穿社會科學或科際整合的重要理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3:38 , Processed in 0.1718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