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形式科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形式科學

 

Formalwissenschaf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形式科學是指探討對象存有時所具有的一般形式,並將由此所掌握的知識,作為預測對象的法則。

 

因此可知是受了自然科學典範的影響。

 

可藉康德(ImmanuelKant)對於形式的觀點,確切的來說明。

 

康德在論述知識之可能性時,即提到其形式條件。

 

他認為知識源於經驗,但成於認知主體。

 

而主體由於在感性的層次上具有認知形式,亦即能開展出時間、空間的感性認知形式,所以能整理直觀經驗中的繁雜,將繁雜形成具有抽象性質的觀念後,經過知性的範疇作用,成為井然有序的知識。

 

以上的時間、空間、乃至於範疇,均是知識之所以可能的形式。

 

在康德的學說中是認知主體認知時的必要條件,稱為形式。

 

形式在此即具有抽離於一切個別對象的性質。

 

失去了個體的差異性與個別性,企圖把教育科學建立為其有形式科學性質的,可以經驗與分析的教育科學理論為主。

 

又在自然科學的影響下,韋伯(E.H.Weber,1795~1878)、費希納(GustarTheoder.Fechner,1801~1887),和馮特(W.Wundt)等實驗心理學者試圖以嚴謹的自然科學方法運用於心理學的探究。

 

墨以曼(E.Meumann)和賴伊(W.A.Lay)的實驗教育學也是這一思潮下的產物,試圖以觀察、實驗和統計的方法對教育現象作客觀的因果解釋。

 

至一九六○年代,在邏輯經驗論、批判的理性主義,及行為主義心理學推波助瀾下,量化分析與因果說明更廣泛運用在教育的科學探究上。

 

當代屬於此派的學者,更試圖以自然科學及邏輯解析的方法,建立綿密的教育因果解釋系統,把教育實踐視為理論的技術應用,嚴格控制教育績效。

 

這類論點在方法論方面,即把教育現象視同自然現象,認為可作抽離式的孤立探究,以免於將研究主體的主觀經驗含攝其中。

 

故教育經驗因而也可以化約為素樸的自然事實,以作經驗的檢核。

 

如經驗與分析學派所主張的,教育活動本身有些有法則可言,甚或可以預測。

 

但這並不代表教育活動全部。

 

即不能代表所有的教育活動,意謂無法用形式科學涵蓋所有的教育科學。

 

且教育現象本身即富有歷史性與社會性,教育經驗也帶有強烈主動性與自然性,這些都不是科學方法所能確切掌握的。

 

將教育科學視為形式科學,並未能確切地表達教育科學本身的性質。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12:51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