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孝廉秀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0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孝廉秀才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孝廉」、「秀才」是漢代人才察舉的兩個主要科目。

 

「孝廉」指孝子和廉吏;

 

依據儒家思想,孝是立身行道的根本,廉是擔任官吏的基本要求,所以漢代察舉人才,便以「孝廉」為最重要的科目,並且定期舉辦。

 

「秀才」科是選拔才能優異特出的人;

 

西漢時為不定期的察舉,東漢時改為定期舉辦。

 

「秀才」又稱「茂才(材)」,是因為東漢光武帝名劉秀,為了避諱,所以把「秀才」改稱為「茂才」。

 

漢初,新任官吏多自高官子弟選拔,對平民賢德者僅偶作不定期徵召。

 

高祖十一年(西元前196)曾下詔諸侯王、郡守舉賢,文帝二年及十五年(西元前178、165)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這些都是不定期選才。

 

直到武帝年間才出現定期的孝廉察舉。

 

武帝初即位時,董仲舒在賢良對策中建議應使諸侯、郡守每年推舉吏民中的賢者二人。

 

於是在元光元年(西元前134)詔令各郡國推舉孝子和廉吏各一人。

 

但是地方郡國的長官並未認真察舉,所以在元朔元年(西元前128),武帝下了一個詔書,指責地方官長不盡心,竟然一個郡都推不出一個人才,並說為國舉才是地方官長的責任,不盡舉才就是不盡責,所以令朝廷中的大臣、禮官和博士會商如何懲戒。

 

官員會商的結果,認為地方官不舉賢是不盡責、不勝任,應撤職。

 

在如此督責下,察舉孝廉便成為郡國長官的固定職責,「孝康」成為一種定期的選才制度。

 

郡國地方選拔出來的孝子廉吏,通常先擔任郎官(光祿勳屬下皇宮和朝廷的侍衛),一邊服務,一邊學習官員處理政事的方法。

 

歷練數年後,始有機會派任官吏。

 

另外漢代太學的教育制度也與孝廉察舉相聯繫配合;

 

規定太學生參加歲試,甲等者擔任郎官或文學掌故,乙等者則到地方擔任屬吏。

 

久而久之,中央的郎官和地方屬吏中讀書人漸多,地方新察舉的孝廉出身太學者乃日益增加,最後絕大多數是太學生出身,漢代的政府也就因此而變成一個以儒生為主的政府。

 

由於地方選出來的孝廉逐年累積,又加上太學畢業生擔任郎官者漸增,郎署中等待分發者數量大增,所以其他不定期選舉就無需辦理,而孝廉遂成為最主要的察舉科目。

 

同時因為人才過剩,每郡達二人乃改為分區察舉;

 

後又演進為按照戶口比例分配,規定郡國每滿二十萬戶,每年察舉孝廉一人。

 

東漢順帝陽嘉元年(132)更訂定限年課試,規定郡國察舉的孝廉要年滿四十,且須再經中央考試合格者才能任官,這樣孝廉察舉就成為一種初選,考試則為複選。

 

「秀才」察舉,始於漢武帝元封五年(西元前106)詔令州郡察舉吏民中具有特殊才德,可以擔任將相或出使外國的人選。

 

後來,宣帝元康四年(西元前62)派遣太中大夫等官員十二人巡視天下,並探討茂才異倫之士;

 

元帝初元二年(西元前47)詔令地方推舉茂才異等、直言極諫之士;

 

又於建昭四年(西元前35)派遣大夫博士等二十一名官員巡行地方,並察舉茂才特立之士。

 

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詔令朝廷中的三公、光祿、監察御史、司隸,及地方州牧,每年皆須察舉茂才一名,自此茂才成為定期察舉。

 

以孝廉和秀(茂)才相較,孝廉是郡舉,秀才是部分中央官和地方州牧推舉,因漢代有一百多郡,但只有十幾個州,所以孝廉數量遠大於秀才。

 

至於初任官等方面,秀才科所舉多為具有優異才能或能因應特別任務者,所以派授的官職較高,通常是六百石至一千石的縣令,而孝廉通常是任三百石至六百石的郎官,兩者職級顯有差別。

 

漢代孝廉、秀才的察舉,使中央官員平均地出身於各地方,因而中央與地方交流順暢,不致有太大的疏隔,各地的文化發展也頗能均衡。

 

然而郡國察舉也有如下的流弊:1.由地方長官察舉人才,公正性難以確保,所以後來演變成地方士族互相請托、互相援引的畸形現象。

 

2.孝廉察舉注重品德,但是品德的高下無法客觀評量,只能間接依地方風評來衡量,其流弊是造成後來的士人過度注重道德的名聲,甚至使道德流於形式化,反而激出魏晉時期厭棄禮教的風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8 12: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