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為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0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行為主義或稱行為論或行為學派,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B.Watson,1878~1958)於一九一三年二月十三日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表〔行為主義的心理學觀〕(PsychologyasBehavioristViewsIt),得到〔心理評論〕(PsychologicalReview)主編瓦倫(H.Worren)讚許,後世認為這篇文獻是行為主義的宣言,因此公認行為主義創始於一九一三年。

 

華生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必須以客觀的方法來研究行為。

 

因此排斥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認為他們不夠客觀,不能稱為科學心理學。

 

他主張不用內省法,也不研究意識,因為前者是主觀經驗,後者不能觀察。

 

行為主義是透過客觀的評量方法研究外顯行為,因為行為可以觀察、可以測量、可以操作;

 

凡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均不列入研究。

 

華生是極端的環境論者,不承認遺傳的重要性;

 

他曾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小孩;

 

及適當的教養環境,我可以把他們訓練為任何一種專家,例如醫生、律師、藝術家、企業家,甚至乞丐與小偷。」

 

華生認為與生俱來的情緒很少,絕大部分行為都是後天學習的,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包括情緒的表達方式。

 

蘇聯的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P.Pavlov,1849~1936),因發現制約反射(conditionedreflex)而在一九○四年得到諾貝爾獎,並由動物的制約反射擴大研究與觀察,發現制約反射中的消弱、自動恢復、類化與辨別等學習原理,稱為制約學習。

 

因此華生把巴氏納入行為主義。

 

後來桑代克(E.L.Thorndike)設計貓走迷籠實驗,發現嘗試錯誤原理。

 

施金納(B.F.Skinner)設計施金納箱,作白鼠實驗,發現個體能由現有環境的陳設或工具,主動操作與學習。

 

施金納建立了另一個典型的學習原理,稱為操作制約學習,或稱工具制約學習,從前巴夫洛夫的學習說遂稱為「古典制約學習。」

 

行為主義的要點有:1.強調科學心理學的特色:以外顯的、客觀的行為作主要的研究內涵;

 

重實驗與觀察。

 

2.由外在的行為反應來了解個體:相信行為是由制約作用學習得來。

 

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歷程。

 

3.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主張環境決定論。

 

4.由動物或兒童的研究所得的原理原則,可應用至一般人的行為表現。

 

在教學上重視正增強、負增強,和懲罰的應用,即強調行為在控制下的制約學習。

 

學者對行為主義毀譽不一,平心而論,行為主義重實驗與客觀,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趨向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僅限於外顯行為的研究,無法觀察內在心理活動,與重視認知歷程的認知心理學有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3: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