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己有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0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行己有恥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行己有恥」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亭林(炎武)所提倡的為人處事的一個原則;

 

顧氏認為一切違反禮法,不顧道義的行為,都是由於缺乏羞恥心的緣故。

 

明代後期的儒學趨於空疏,學者高談明心見性的虛玄空論,不注重具體的行為表現,而流於放誕,表現出輕薄不義的行為。

 

尤其明朝的滅亡,更見出為官者貪汙腐化,為將者自私自利,甚至整個社會風氣,都表現出無恥無義。

 

主要的原因,便是許多人都失去了「恥」的觀念,「不知羞恥」而違反道德正義,甚至以「不義」的獲得而沾沾自喜,所以在國都失守之後,有些人竟不惜屈身事賊,從降服李自成以至滿清,全然不顧國仇家恨。

 

這些都歸因於「無恥」而致。

 

於是顧氏提倡「行己有恥」的原則,希望從人人所具有的羞恥心出發,建立一個人人可以實在感受到的道德自律原則,讀書人切實自修,以落實道德教化。

 

羞恥心是人根據道德倫理或正義所建立的「良心」,用來監督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倫理或正義。

 

如果行為有不合之處,會覺得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而感到可恥,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心有愧疚。

 

所謂一個人做錯了事而良心不安,正是自以為恥的意思。

 

顧氏認為士人的廉恥觀念關係到社會風氣的良窳,因為士人或擔任國家官職,或為鄉里的表率,如果士人無恥,便會敗壞國家政治,影響社會風氣,傷害國家社會至為嚴重。

 

因而在〔日知錄.廉恥篇〕中說:「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

 

大力倡導「行己有恥」之教,以提升社會道德。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3:3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