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倫理】 Bioethic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倫理學泛指對好、對、責任、義務、美德、自由、理性及選擇等概念的研究;
生物倫理學則為專門研討有關生物學或醫學實務與研究所衍生的議題,也就是探討此領域中行為、取材、及應用的道德規範。
一般對倫理與科學關係的看法非常歧異,有的學者認為兩者是隸屬完全不相同的領域,倫理屬於價值判斷,是應然竹範疇;
而科學屬於價值中立的事實探討,是實然的範圍。
另有的學者堅持兩者完全無法分隔的相對觀點,認為科學只是人類道德倫理的產物,或人類道德倫理必能溯及其科學或生物學的基礎。
生物倫理的探討遍及演化、遺傳工程、胚胎及動物實驗與其他領域討論,此外對倫理是否受遺傳控制與倫理是否進行演化等議題亦屬於其範圍。
演化倫理的討論始於十九世紀中葉斯賓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的著作,盛行於其後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有關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Darwinism)的議題。
近年來由於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研究的興起,演化倫理又受到廣泛的注意。
因時空背景不同,演化倫理的相關議題雖不相同,但均環繞在是否應採用演化學說的理論或程序來了解、解釋或說明人類道德的本質和基礎。
遺傳學倫理的討論由較早優生學到近日遺傳工程的使用均引起相當廣泛的注意。
尤其後者,因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而造成了無比的遠大影響與震撼。
遺傳學倫理關心的議題包括新種生物的培育、遺傳訊息的變更及個人遺傳訊息的引用及保密。
尤其美國的人類基因計畫(HumanGenomeProject)更引起多方的辯論。
胚胎實驗倫理重點在於討論是否能容許使用人類胚胎或其組織進行實驗,這包括製造合成怪獸或醫學研究用途。
動物實驗倫理在於討論人類是否有權或適當使用動物進行實驗研究。
由於對生物倫理本質的認知歧異度頗大,如何在生物學課程實施生物倫理教育的爭議亦很大。
或許較能肯定的是,傳統偏重科學知識內容與科學技能的教學方式,難以處理這個兼具價值與知識領域的教育。
新近強調情境與重視社會議題探討的教學模式,應是實施生物倫理教育的另一個嘗試。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