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課程】 FormalCurriculu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課程從理論到實際之間,有五種不同的型態: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及經驗課程。
正式課程又稱之為書面課程,係指由教育主管機關正式訂頒、發布成認可的課程;
是學校或教師公開承認或公開敘述的部分,也是傳統教育學者最重視的部分。
正式課程是外顯的,必須以書面的方式出現,如課程指引、科目大綱、教科書、學習單元等。
因此正式課程的特點在於他是官方的、被認可的,有正式規定的,也是控制比較嚴格的。
各國為做好課程控制,每個國家都會制定好課程標準或課程綱領,要求學校照著實施;
當然各國教育權分配狀況不同,學校擁有的彈性也曾有所差異。
正式課程在學校的運作,有其結構性,可以分類,但正式課程應包含多少教學科目並不一定,可因學級(大學、高中、國中、小學)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這些正式課程亦可依選修或必修來區分。
而在每一教學科目中,分為許多單元、章節、課,其中又包含許多概念、原理、原則、理論、事實、技能、態度、價值等。
這些教學單元(或章節、課)也都有其所希望完成的結構性教學目標,然後根據學校所排定的時間表來進行教學。
因此正式課程具有標準化學校教學內容與進度的功能,通常正式課程中會指出課程實施的一般性通則,課程一般目標、特殊目標、完成目標的先後順序及學習活動的指引建議,以確保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
學校教學內容與進度標準化的結果即完成了課程控制。
不過此一動作卻引發行政人員與教師的不同感受,許多行政人員認為課程控制是其管理責任,要提高學校效能則必須確保正式課程能確實且忠實地實施,然而教師卻認為控制課程是一種侵犯教師自主權的作法且無法滿足個別差異的需求。
然而正式課程其有協調理想課程與教室實際運作課程的作用;
理想課程乃是基於傳統文化、社會價值、規範及信念的活動課程,代表專家、學者或改革委員會等人根據上述價值系統而提出的有關學校應教些什麼的建議,而實際課程運作過程中教師也有關於學校應教些什麼的看法,正式課程的產生代表行政與教室領導者的磋商共識,可以協調兩者期望的落差,使課程品質趨於理想目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