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文人畫是古代士大夫或讀書人的繪畫,始於唐代王維。
王維業餘作畫,自創新風格,有別於專業畫家之講求工細雅緻,而尋求以畫境呈現其胸襟與性靈。
這種態度與精神便是文人畫的根源。
宋代蘇軾特別推崇王維這種藝術觀念與態度,讚賞王維「詩中有書,畫中有詩」,以此為繪畫的理想境界。
文同、米芾等人與蘇軾相應和,米氏善畫山水,其創作態度是「信筆作之,……樹石不取工細,意似便已」;
文同善畫墨竹,生意飽滿,妙趣天成。
由於三者的提倡與示範,逐漸形成文人畫的風氣。
元代知識分子受壓抑,文人多寄情藝術繪畫。
繪畫更趨向寫意,以遣興為主調。
詩、書、畫及印款的綜合要求,亦於此時確立。
元代文人畫的出世與孤高,至明代轉變為儒生名士的風雅氣質。
至徐渭又一變,以奔放淋漓的筆墨改變文人畫的風貌,文人畫除了用來表達對自然觀照所得之思想外,至此也用來揮灑內心的激越情感。
從徐渭發展到明末四僧,繪畫更簡約抽象,不拘形跡,而集中於情志的表達。
整體而論,文人畫在題材上,多選擇梅蘭竹菊松等,以記寓人品節操;
或描畫山水以表達曠遠超逸的胸懷。
在筆墨技法上,講求應合書法美學,尋求線條與墨色的抽象趣味和韻致。
在形體表現上,重神韻,不求形似。
此外又要求題詩與畫意的闡釋,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融和境界。
最後,在精神上,文人畫的恨本要求是以真誠的態度,透過畫境來表達生命的意義,予人以真實的感觸,因此鄙棄技法粗陋、因循媚俗、缺乏真誠的畫匠作風。
所以文人畫的本質在於畫家的品格和學養。
故近人陳衡恪〔中國文人畫之研究〕認為文人畫須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者兼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