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8-25 15:37 編輯
【弔者大悅】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弔者大悅」是說人子居父母之喪,主要的在於衷心哀痛,然後依禮舉行喪葬,弔喪者看到孝子真心哀痛父母,又看到舉喪合禮,因而心悅誠服;
出於〔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在滕文公為世子時,已經和他說過人性善的話,到文公的父親定公死後,文公使然友問孟子如何合禮舉辦父親的喪事,孟子說:要靠自己的表現,即是要誠懇的表示哀悼。
並引孔子的話說:「君薨,聽於冢宰;
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
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即是自己哀痛,百官有司也會跟著哀痛,是由於自己為表率的緣故。
下文說:「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誠在我。』
五月居廬;
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
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
弔者大悅。」
這是記載滕定公去世,世子滕文公請師傅然友向孟子請教喪禮如何辦才能合乎情禮,孟子先告訴他,照禮來說,父母死,子女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要穿粗麻布、不縫底邊的孝服。
世子聽了之後,也想照辦,但是宗族長輩與朝中百官都以不合祖先的規矩而反對,世子先反躬自省,檢討自己過去只喜歡跑馬弄劍,沒有致力於學問,所以自己的主張不為父兄百官所接受,因此又請然友再去請教孟子。
孟子說:「國君死了,繼位的新君竭盡哀痛,將政事交由冢宰大臣去處理,新君悲傷的每天只喝一點稀粥,到靈位上去哭泣;
百官和辦事人員看見新君如此悲傷,就沒有人敢不哀痛。
因為人君的作為,會對人民產生示範作用。
所以上位者喜歡的,下面的人一定會形成一股喜好的風氣。
君子的德行,猶如一陣風,小人的德行,就如牆頭上的草,風吹來草一定隨風向伏倒。」
所以喪事要辦得妥貼服眾,就全看世子如何以身作則了。
世子接受了孟子的意見,決定守喪五個月,謹守禮法,不頒布命令和教戒,百官和同族的人看見世子守喪的決心和行為,都讚美世子明禮,到正式安葬時,四方的人都來觀禮,看見世子悲戚的臉色、哀痛的哭泣,所有來弔喪的人對於世子的孝行都讚不絕口,心悅誠服的接受世子的領導。
孟子要求世子以身作則,身為一國之君,對於人民臣下具有影響力,如果可以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做良好的示範,就能帶動全國知禮守禮的風氣。
世子因為感念父親養育恩德而守喪的孝行,出自內心,所以可以感動別人,對全國民風有倡導的作用,更能因此讓臣民心悅誠服於他的領導。
孔子就曾說過:「喪,與其易也,寧戚。」
又在〔顏淵篇〕中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兩者都指出喪禮精粹和領導作用的重要。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