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 Fantasi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幻想曲是一種不拘泥於傳統風格與形式而充滿作者自身想像力的器樂曲。
Fantasie一詞最早出現於一五二○年左右,柯特爾(H.Kotter)與克雷伯(L.Kleber)兩人的古譜上。
柯特爾的幻想曲是一首前奏(Prelude)與賦格(Fugue),而克雷伯的幻想曲則應用了各種不同的動機,加以自由模仿。
之後的米拉諾(FrancescodaMilano)所創作的魯特琴(lute)幻想曲,融合了模仿的技巧與充滿特性的演出,在十六世紀中被大量仿作。
而鍵盤(Keyboard)的幻想曲則在十六世紀晚期興起,並在十七世紀時受到歡迎。
至於合奏(Ensemble)幻想曲雖也在很多國家中出現(尤以英國為主),但合奏幻想曲到一七○○年時,便已消失殆盡,只有鍵盤幻想曲仍保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德國,鍵盤幻想曲斬斷了與模仿式對位(Countpoint)的關係。
最著名的例子是巴哈(J.S.Bach,1685~1739)的〔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ChromaticFantasyandFugue),此曲巧妙地結合了觸技曲(Toccata)與朗誦調(Recitative)而成。
雖然幻想曲所標榜的是自由的形式與風格,但是莫札特(W.A.Mozart,1756~1791)的鋼琴幻想曲的各部分間仍具有一統整的結構。
而貝多芬(L.vanBeethoven,1770~1827)則在奏鳴曲(Sonata)的形式下寫作了兩首「像幻想曲的奏鳴曲」(SonataquasiunaFantasis),但卻與一般嚴格的奏鳴曲在曲式與風格上有一些差別,貝多芬此舉也開啟了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舒曼(R.Schumann,1810~1856)、蕭邦(F.Chopin,1809~1849)等人創作鋼琴幻想曲的先河。
除了這種與奏鳴曲結合的幻想曲外,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早期尚充塞著一些與通俗歌曲、民歌、歌劇主題有關的幻想曲,其範圍從最輕柔的沙龍(Salon)音樂到展現演奏家技巧的樂曲都有。
十九世紀不少著名的音樂家如李斯特(F.Liszt,1811~1886)、帕格尼尼(N.Paganini,1782~1840)、柴可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布魯赫(M.Bruch,1838~1920)等都曾創作過一些幻想曲。
至於二十世紀的幻想曲,其意義則涵蓋了以往的特點,從抽象的主題到能喚起人們意象的幻想曲都有,創作的作曲家包括有布梭尼(F.B.Busoni,1866~1924)、佛漢.威廉斯(R.VaughanWilliams,1872~1958)、法雅(M.deFalla,1876~946)、荀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及米堯(D.Milhaud,1892~1974)等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