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人事】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天命」係指上天的賦與,在人而言,即如〔中庸〕所載的「天命之謂性」;
「人事」指後天的作為。
「天命人事,一辭,見荀悅所著〔申鑒.卷五〕,荀悅的意思是人先天的本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上智與下愚不容易改變,教育對中等資質者最有功效。
然而上智與下愚人數不孝,絕大多數的是中材,這些人先天的本質相差不遠,但後天的努力卻不同,因而會有禍福凶古的結果。
荀悅對於先天賦與的人性,作過一番深入的探討,他的人性論大體如後來王充、韓愈所說,即是主張人性有三品的說法。
他對歷來學者的人性論,提出了說明,並加以評論。
他舉出孟子的性善、荀卿的性惡、公孫子的性無善惡、揚雄的性善惡渾以及劉向的性情相應說,認為各說皆有理輪上的缺失,理由是:(1)若說人性皆善,堯時就不會有驩兜、共工、三苗、鯀等四個凶人。
(2)若說人性皆惡,殷代就不會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位有仁德的人。
(3)若說性無善惡,那麼同在周文王教化下,就不致出現周公與管叔、蔡叔的差異。
(4)若說性善惡相渾,將會有「上智懷惡,下愚挾善」的現象。
(5)若說性善情惡,就將要說「桀紂無性而堯舜無情」了。
荀悅以為以上各說,皆以「同一性」來論斷人性,性善論者祝世人皆善,性惡論者視世人皆惡,在立論上,似有偏執,應該認為人性非同一性,而是有差異性。
人既有賢愚平庸之分,人性亦因之而異;
上智者本性善,下愚者本性惡,中材者善惡交集。
荀悅所稱的「天命人事」,就在說明先天稟賦既有差異,在後天的教化上,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因而主張教化對君子用禮義,對小人用刑罰,對常人則德刑並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