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丹尼爾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20:4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丹尼爾特

 

Dienelt,Kar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丹尼爾特是奧國青年人類學家,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Wien)教授,有許多教育人類學的著作,對於教育人類學及青年人類學的研究貢獻良多。

 

他認為教育人類學是教育學的基本學科,這一點與德播拉夫(JosefDerbolav)的觀點相同,對於教育人類學的了解,要採用觀察的方式。

 

同時,對於人的教育思想、教育計畫、教育行為的每一種現象,都要建立其背景資料,這樣才能獲得每一種現象的綜觀。

 

教育人類學要建立各種經驗的資料,這些資料是一種「資料知識」,對於人的基本結構,在哲學的反應與人的實際經驗中,如予以研究,可以加以了解。

 

因此,人存在的現象與存在的必然的解釋,成為教育理論鑽研的一把鑰匙。

 

也就是鑽研時,應從人的本質去了解教育行為,這樣才能建立教育人類學的系統。

 

此外,教育人類學知識的來源,不但是從歷史或形上學而來,而且也是從所有與教育有關的科學的資料而來。

 

這些資料在教育施為過程中,對人而言,具有引導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學中要特別強調對人的把握,而且要採取其他科學的觀點,發展成一種獨立的理論。

 

他又認為資料是建立人的理論的基石,這基石的建立與教育過程有關,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必須以人類學的理論為其支柱,這樣教育過程的發展,才顯得牢固。

 

而且教育中應該有引導的教育目的,使教育能朝有目的方向發展。

 

尤其要強調的是:教育過程之人類學的基礎,這種基礎不只是來自人類學的思考,而且也是來自人類學的判斷。

 

教育人類學要建立其架構,必須掌握以下三原則:1.批判的原則:將人類學的問題分類,然後加以批判,掌握問題的核心。

 

2.解釋的原則:對教育人類學的課題與問題加以解釋,使其能明朗化。

 

3.認識的原則:對現代人類學找尋認識的路線,使認識與研究無法分離。

 

青年人類學就是從人類學的觀點去作「青年研究」,為使青年研究更科學化起見,必須採用「經驗的青年研究」,有三種方法,其特點為:1.採用美國近年來所發展的社會科學研究技術,與戰後歐洲採用社會學的指導方式來進行研究。

 

2.採用人文科學中之可掌握的經驗資料的技術,與心理分析、青年心理學的方法來進行透視研究。

 

3.採用觀察與幫助的方法,對青年的社會化過程進行研究。

 

青年研究的內容為:(1)青年的教育條件。

 

(2)發展與適應的引導。

 

(3)可變性與不可變性。

 

(4)文化成熟與社會成熟。

 

(5)青年文化。

 

(6)人類學指導的需要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13:1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