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論〕指〔中論〕四卷、〔十二門論〕一卷和〔百論〕二卷。
前二部為印度龍樹;
後一部為龍樹弟子提婆所造。
三論為三論宗的根本經典,屬於般若中觀系統的論典,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卷〕,各有單行本行世。
〔中論〕現存有梵文本、西藏譯本、漢譯本,又稱〔中觀論〕、〔正觀論〕、〔般若燈論〕。
漢譯本(包括青目釋),為鳩摩羅什於姚秦弘始十一年(409)譯出。
據說,龍樹原著有四四九頌(偈),中譯本四四五頌,而未有長行。
頌,即「根本中論頌」,共二十七品,每一品闡述一個主題。
依青目釋,全書分二大類,二十五品以前係「以摩訶衍說第一義道」、「以大乘法破邪見」;
而後二品則係「以聲聞法入第一義道」、「以聲聞法破邪見」。
印順法師則認為前二十五品「無非在成立苦、集、滅諦。」
後二品在「正觀十二緣起,與遠離諸戲論,實為聖道之宗要,所以判為道諦。」
。
總結,此論在詮釋一切法緣起無自性即空的中道思想,以「八不中道」為中觀,以「無得」為正觀。
〔十二門論〕,則以十二門(即因緣、有果無果,緣、相、有相無相、一異、有無、性、因果、作者、三時、生)而入空義,為〔中觀論〕之提要。
依吉藏看法:前三門為觀性空品,中六門為觀無相品,後三門為觀無作品。
〔百論〕,凡十品,漢譯本為印度婆藪開士釋。
十品即捨罪福、破神、破一、破異、破情、破塵、破因中有果、破因中無果、破常、破空。
依吉藏疏,全書可分三章:(1l)申佛漸捨之教章(第一品),(2)破邪顯正章(中八品),(3)破空見章(末一品)。
〔三論〕內容雖各不同,均在破邪顯正:〔中論〕正破小乘,旁破外道,顯中道實相;
〔十二門論〕並破小乘、外道,正顯大乘甚深空義;
〔百論〕正破外道,旁破一切。
破邪的範圍,略有有四:(1)外道的邪見,(2)毗曇的執有見,(3)成實的空見,(4)大乘的有所得見。
無論內外大小,苟有所得,通皆破遣,因為緣起性空,一切法性空,畢竟不可得。
言慮無寄,故破邪之外無顯正,被邪即顯正。
此為三論一致之理趣精神。
研究〔三論〕,可參見吉藏〔三論玄義〕、〔三論疏〕、〔二諦章〕、〔大乘玄義〕;
印順〔中觀論頌講記〕、〔中觀今論〕、〔性空學探源〕、〔空之探究〕;
〔中觀思想〕(梶山雄一等著)、〔中觀哲學〕〔中觀與空義〕(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三冊、華宇出版社)、〔三論典籍研究〕、〔中觀思想論集〕、〔三論宗之發展及其思想〕。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