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中學(德國)】 HumanistischesGymnasium(German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德國「人文中學」一辭見於十九世紀初。
一八○九年,洪保德(F.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主掌普魯士教育,任內一年半期間,將學校教育齊一為初級學校、中學(Gymnasium)和大學三級制。
中學教育則視其外文比重、史地科目及數理課程區別為語文、歷史、數學三領域。
洪保德詮釋世界為語言傳遞的世界(sprachlichvermittelteWelt),而古老語文的世界又是最古典的(klassisch),透過語文沉潛於古典世界,可提升所有的情感力量,使成為一內外和諧的人。
質此,希臘文、拉丁文延續十六世紀以降拉丁學校的傳統,獨占中學之語文課程,直至二十世紀。
其間,工商興起,職業教育抬頭,實科中學(Realgymnasium)、數理導向的高級中學相繼成立。
一九○○年時,這些學校和人文中學已鼎足三立,畢業生皆可以進入大學就讀。
人文中學由初始的精英學校(Elitenschule)發展至今日,只有南部的拜彥邦(Bayern)仍設置有人文中學,與現代語文中學(neusprachlichesGymnasium)、數理中學同屬中等教育機構,其餘各邦都以古典語文中學(altsprachlichesGymnasium)稱之。
拜彥邦的人文中學或其他各邦之古典語文中學,其語文課程之序階,以[漢堡協定](HamburgeAbkommen)為依準。
五年級學習拉丁文(或任一仍使用的外文),七年級起加授英文、法文(若五年級未學拉丁文,得於第七學年起加學拉丁文,不修法文),九年級時希臘文為必修課程。
語文課以外,人文中學學生尚有宗教、地理、歷史、社會、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造型藝術等必修科目。
茲以人文/古文中學五至十一年級必修科目每週鐘點數制表,當可闡明古典語文在人文中學中占有之分量。
人文中學畢業生獨占大學課堂之傳統,自十八世紀中葉起因實科中學、數理中學之相繼成立,大為改觀。
一九○○年以後,實科中學、高等實科學校(Oberrealschule)和人文中學同樣享有頒發大學入學文憑之資格,人文中學獨占地位終告動搖。
青少年有了不選擇人文中學即可上大學的機會,使得學習古典語文的學生意願盡失。
一九七○年時,全德國僅有四萬一千位中學生就讀人文中學,占全國學生數的百分之三;
一九八五年時,人文/古文中學的學生數總計還不到百分之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