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第三】
【素】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二陽。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也。
隱曲。隱蔽委曲之事也。
心生血。脾統血。胃為水穀之海。大腸為傳送之官。血之所以資生者也。
二經病。則心脾之精血衰少。故男為房事不利。女為月事不下也。
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痿論曰。陰陽總宗筋之會。而陽明為之長。故胃病則陽事衰也。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脾病不已。風木乘虛克之。
故肌肉日消。心病不已。火邪乘肺。故氣息奔迫。)
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KT。(三陽。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也。
。音善。足肚也。
KT。音淵。酸痛也。
膀胱水化。小腸火化。故發寒熱。寒熱鬱結。則為腫為癰。熱勝則痿。寒勝則厥。或不痿厥。則為酸痛。)
其傳為索澤。(小腸膀胱主津液。津枯而色澤消索。)
其傳為疝。(邪傳入肝。而見症於小腸膀胱。則為疝。)
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一陽。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也。
二經皆有相火。壯火食氣。故少氣。火邪乘肺。故咳。大腸燥金受克。故泄也。
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火邪乘心。故掣。三焦火盛。食入還出。故隔。)
二陽一陰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二陽。大腸胃也。
一陰。心包肝也。
風火相薄。故驚駭。按四經皆與背無涉。而云背痛。未詳。心為噫。陽明絡屬心。故善噫。陰陽相引。故欠。風木干胃土。故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二陰。心腎也。
一陽。三焦膽也。
心腎俱病。則水火不交。膽三焦俱病。則上下不通。故脹滿善氣。善氣。氣逆也。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三陽。小腸膀胱。三陰。脾肺也。
小腸行手主液。膀胱行足主筋。脾主四肢。肺行諸氣。四經並病。故然。)
二陽結謂之消。(胃大腸熱結。則消穀善飢。所謂癉成為消中也。
三陽結謂之隔。(小腸主液。膀胱主津。二經熱結。故隔塞不便。一作膈症。飲食不下。)
三陰結謂之水。(肺不能行下降之令。使水精四布。脾失其營運之職。而無以制防。遂令陰氣停凝而為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肝膽心包三焦。皆有相火。脈循喉挾咽。故喉痹。)
陰搏陽別謂之有子。(以下陰陽。指尺寸言。尺脈搏手。異於寸口。陰中別有陽也。
陰陽虛。腸死。(尺寸俱虛。下痢不止。故死。)
陽加於陰謂之汗。(陽氣搏陰。蒸而為汗。)
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虛而陽火搏之。
能逼血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