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 TiT´an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組織、機構、職稱
祭祀場所;
郊祀時禮儀舞蹈舉行場所。
今存之地壇在北京安定門外,與北京天壇遙遙相對。
地壇也被稱為方澤壇,是因為在壇的四週有一條澤渠,這條澤渠是根據《周禮》書中所載:「夏至日祭地於澤中方丘」修建的方形澤渠而得名。
北京之地壇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壇內面積有六百四十畝。
建有方澤壇、皇祇室、神庫、神廚、祭器庫、樂器庫、宰牲亭、齋宮、神馬殿等。
地壇位於壇廟南北中軸線上,為正方形,分為兩層,每層高六尺,四面均有台階。
拜台下層東西兩側共設有石座四個,係供祭祀時安放神位之用。
東側刻有水紋的石座,象徵四海,刻有山紋的石座,象徵五嶽。
拜台兩側石座亦分別刻有水紋與山形花紋,水紋象徵四瀆,山形花紋象徵五鎮。
明朝(1368∼1644)及清朝(1644∼1911)兩代諸皇帝,每逢夏至凌晨,親臨此台祭祀皇地祇、五嶽(即泰山、衡山、華山、□山及嵩山)。
四(即東淮河、南長江、西黃河、北濟水)。
五鎮即東鎮青州沂山、南鎮揚州會稽山、西鎮即雍州吳山、北鎮即幽州無閭山。
明朝(1368∼1644)及清朝(1644∼1911)諸帝均於地壇舉行祭皇地祇之禮儀中獻樂舞。
明朝用《武功之舞》與《文德之舞》。
清初沿舊制與明朝儀式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