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 T´ienT´an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組織、機構、職稱
祭祀場所;
郊祀時禮儀舞蹈舉行場所。
天壇是皇帝祭天的場所,是壇廟祭禮中最隆重的一項禮儀。
元成宗(1294∼1307)即位,建天壇在大都城南七里,約即今北京天壇的位置。
現在北京天壇,建築宏偉,是明朝(1368∼1644)重要工程之一。
自永樂四年(1406)設計施工,歷時十四年,至永樂十八年(1420)始行完工。
天壇面積有二百七十三公頃。
天壇建築以藍色為基調,象徵殿宇建於「天」中。
天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壇及齋宮等。
天壇的位置原在北京南郊,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北京加築外城,才將天壇包括在外城之內。
北京天壇自1420年建成後,明清兩代諸帝王,每年正月上辛日均到天壇祈年殿祭天、祈求五穀豐收,禮儀過程中依古制均在獻祭時舉行樂舞;
洪武元年(1368)所定之樂舞曲名:迎神,奏「中和之曲」。
奠玉帛,奏「肅和之曲」。
奉牲,奏「凝和之曲」。
初獻,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
亞獻,奏「豫和之曲」,終獻,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
徹豆,奏「雍和之曲」。
送神,奏「安和之曲」。
望燎,奏「時和之曲」。
遇大旱時,在此舉行祈雨活動,稱謂常雩。
清建國之初依滿族舊制,迎神祭天用《莽式舞》,旋即採用明制;
初獻,用《干戚舞》,亞獻、終獻舞《羽籥》。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