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曲(舞)】 Pastoral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舞蹈與人文
舞,曲名。
田園曲是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和音樂,田園情調的詩歌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前,它和西方舞蹈的發展有密切的關聯。
西元前三世紀,希臘詩人狄奧克里塔(Theocritus)寫了很多田園歌曲,西元前70∼17年羅馬詩人威吉爾(Virgil)在他的長詩中;
表達出他對鄉間田園生活的嚮往;
中世紀法國南、北部的吟遊詩人,也創作了許多田園歌曲,其中又分為關於「武士向牧羊女求愛」和描寫「牧羊女的生活」兩種,這些歌曲可由詩人配上自編的劇情和舞蹈演出。
田園曲的敘述式文體則影響到十六世紀的牧歌(Madrigel)。
文藝復興時期的田園歌曲常和文學、戲劇性故事配合,牧羊人、森林仙女、半人半獸的沙提爾(Satyrs)和魔術師是常常出現的角色,其中以1550年由瓜里尼(GiovanniBattistaQuarini)編作的戲劇《IlPastorFido》最著名,並影響到十七、十八世紀的清唱劇。
這種用持續低音(BassDrone)伴奏、緩慢的6/8或12/8拍子,以木管樂器吹奏出的田園風格,一直受到音樂家的喜愛。
在義大利,牧羊人喜用桑姆管(Shawns)和風笛(Bagpipe)於聖誕節期間在城鎮演奏田園歌曲,並加入聖誕的故事演出。
因此它和聖誕歌曲也產生了關連。
十七世紀的巴利托舞曲(Baletto),也採用田園格調。
另外,在西洋歌劇發展史中,以田園歌曲為創作材料的相當多,如《奧菲爾與愛麗絲》(OrpheusandEurydice)便是一例。
在法國,從巴洛克時期的宮廷芭蕾(BalletdeCour)到盧利(Jean-BaptisteLully)、拉摩(Jean-PhilippeRameau)所創作的歌劇,到十八世紀以後的嚴肅歌劇(TragédiesLyriques)、歌劇芭蕾(Opéra-Ballet)、喜歌劇(OpéraComique)和BalletKeröique,都喜歡摻入田園題材。
有些舞蹈如《梅呂哀舞》、《巴瑟比舞》、《黎高冬舞》,也以田園背景襯托。
雖然,1789法國大革命後,田園歌曲不再像以往那麼流行,但有些芭蕾仍然採用田園歌曲的風格創作。
二十世紀的編舞家霍金(MichelFokine)所編的《達飛尼斯與可洛兒》(DarphilisetChlöe)便是很好的例子。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