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堯,達流士】 Milhaud,Darius(1892-1974)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舞蹈與人文
人名。
法國作曲家,生於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Aix-En-Provence),卒於日內瓦(Geneva)。
為六人團(LesSix)之一員,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
隨雷忽(X.Leroux,1863-1919)、杜卡斯(P.Dukas,1865-1935)、傑達吉(A.Gédalge,1856-1926)和威多(C.Widor,1844-1937)學習作曲。
他經常與法國的藝術家與文學家交往,並參加詩人劇作家寇克鐸(J.Cocteau,1889-1963)的演出,與「俄國芭蕾舞團」(BalletRusse)、「瑞典芭蕾舞團」(LesBalletsSuédois)及編舞家馬辛(L.Massine,1895-1979)、波林(JeanBörlin)等合作。
他曾任法國駐巴西大使館職員,1940年遷居美國並執教於加州密爾斯學院(MillsCollege)音樂系。
1971年退休定居日內瓦。
米堯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除了寫音樂會的樂曲外,還寫芭蕾音樂和電影音樂。
他的風格受爵士樂和拉丁美洲的音樂影響,喜歡用切分音、混合拍子及複調性。
與舞蹈有關的重要作品:《男人和他的慾望》(L´HommeetSonDésir,1918)、編舞波林(1921)。
《屋頂上的牛》(LeBoeufsurleToit,1919)、編製寇克鐸(J.Cocteau,1919)。
《巴西的鄉愁》(SaudadedoBasil,1920-1921)、編舞阿胥頓(Ashton,1930)。
《艾菲爾塔的婚禮》(LesMariésdelaTourEiffel,1921)、編舞波林(1921)。
《創世紀》(LaCréationduMonde,1923)、編舞波林(1923)、德.米勒(A.DeMille,1940)、波連德(T.Bolender,1960)、麥克米藍(Macmillan,1964)、波美(Bohmer,1975)等人。
《沙拉》(Salade,1923)、編舞馬辛(1924)、柯蘭可(J.Cranko,1973)。
《藍色列車》(LeTrainblue,1924)、編舞尼金斯卡(B.Nijinska,1924)。
《扇子波卡舞》(PolkaforL´éventaildeJeanne,1927),《心上人》(LaBienAimée,1933)、編舞培堤(R.Petit,1958)。
《夢》(LesSonges,1933)、編舞巴蘭欽(1933)。
《協奏曲》(ConcertoNo.1,1934)、編舞貝嘉(M.Béjart,1957)。
《鐘》(LesCloches,1945)、編舞珮吉(R.Page,1946)。
《鈴》(TheBells´,1946),《亞當的鏡子》(AdamMiroir,1948)、編舞夏拉(J.Charrat,1948)。
《葡萄豊收之季》(Vendange,1952)。
《玫瑰之路》(LaRosedesVents,1958)。
《棲鳥之枝》(LaBranchedesOiseaux,1965)。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