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協奏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1 13:05: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協奏曲

 

Concerto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舞蹈與人文

 

樂曲類名。

 

從十六∼十八世紀初期,許多包括聲樂與器樂兩部份的樂曲都稱為協奏曲。

 

「協奏」一詞來自義大利文concertare,意為聯合。

 

早期協奏曲常由獨唱、合唱或樂器各組在一起演出,確有「聯合」之意。

 

十七世紀的協奏曲又加入拉丁文的競奏之意,是指各部獨奏之間或獨奏與管弦樂團之競技。

 

當時的協奏曲以宗教音樂為主,含有獨唱、合唱和器樂部份。

 

與此類形式相似的世俗音樂,稱為歌調(Airs)或清唱劇(Cantatas)。

 

十七世紀後期至今的協奏曲都是多樂章構成,包括單人獨奏、二人獨奏和管弦樂合奏。

 

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又分:一、大協奏曲(ConcertoGrosso),二、全體奏協奏曲(RipienoConcerto),三、獨奏協奏曲(SoloConcerto)三類。

 

一、大協奏曲以二個小提琴家一個數字低音的樂器組成獨奏小組(Concertino);

 

用獨奏小組與管弦樂大組(Concerto或Tutti)對比,其形式受到三重奏鳴曲(TrioSonata)和義大利交響曲(Sinfonie)的影響,由許多短的樂章連接而成。

 

斯特拉德拉(A.Stradella,1644-1737)是現知最早的大協奏曲作曲家,另一位早期重要的協奏曲作曲家是柯賴里(A.Corelli,1653-1713),其協奏曲用到五個以上的樂章。

 

從柯賴里開始,巴洛克協奏曲的風格都以整齊的音型、清楚的和聲導向和運動性的節奏為其特色,並與主調音樂結構為主。

 

二、全體奏協奏曲,是為全團演奏而作的協奏曲,又分奏鳴曲和交響曲兩類。

 

奏鳴曲協奏曲是依照教堂奏鳴曲式(SonatadaChiesa),用慢-快-慢-快四樂章為結構,以複音音樂為主。

 

義大利交響曲式的協奏曲分快-慢-快三樂章,以主調音樂為主。

 

開始的樂章常用不同的調子來重複呈現部之主題,最後句子通常停在主音上。

 

最後終結樂章是採用舞蹈式的二段曲體。

 

交響曲協奏曲後來轉變為交響曲。

 

三、獨奏協奏曲是前兩種協奏曲發展出來的,它對後來的協奏曲影響很大。

 

巴洛克時期的獨奏協奏曲多以小提琴獨奏與管弦樂對比,托瑞里(G.Torelli,1658-1709)的協奏曲採用三樂章結構,及明顯的合奏與獨奏交替出現之理多奈洛曲式(Ritornelloform)。

 

該時期影響力最大的協奏曲作曲家是韋瓦第(A.Vivaldi,1678-1741),他共寫作了425首協奏曲,其中有350首是獨奏協奏曲,他也採用三樂章結構,在合頭曲式部份應用非常自由,同時靈活地運用轉調,儘量施展獨奏部份的技巧,所以後來許多作曲家都愛用這種形式。

 

除小提琴外,還有其他樂器的協奏曲,如巴赫(J.S.Bach,1685-1750)的14首《大鍵琴協奏曲》和韓德爾(G.F.Handel,1685-1759)的16首《管風琴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長笛協奏曲》等。

 

巴赫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ConcertoNo.5)亦屬於這時期的作品。

 

古典時期是西方音樂的成熟期,當時有很多獨奏名家,所以古典協奏曲似乎全是以獨奏協奏曲為主。

 

鋼琴的出現對古典協奏曲影響很大,巴赫的三個兒子,弗利德曼.巴赫(W.FriedemannBach,1710-1784)、艾曼鈕.巴赫(C.P.EmanuelBach,1714-1788)和克利斯田.巴赫(J.ChristianBach,1735-1782)都是非常優秀的鋼琴協奏曲演奏家。

 

古典協奏曲的形式是沿革獨奏協奏曲的形式,但場面及樂團的編制較大,分三樂章;

 

第一樂章是以理多奈洛曲式展開呈示部、發展部和再現部的奏鳴曲式結構,因此它是理多奈洛曲式與奏鳴曲式的結合。

 

許多古典協奏曲的作曲家同時也是天才的獨奏家,如莫札特(W.A.Mozart,1756-1791)、海頓(F.J.Haydn,1732-1809)和貝多芬(L.VanBeethoven,1770-1827)。

 

浪漫時期的協奏曲,沿著古典形式發展,由於樂器性能的演進,使得獨奏技巧更複雜多彩。

 

名演奏家包括蕭邦(F.Chopin,1810-1849)、李斯特(F.Liszt,1811-1886),帕噶尼尼(N.Paganini,1782-1840)、洛德(P.Rode,1774-1830)、史博(L.Spohr,1784-1859)和龍貝格(B.Romberg,1767-1841)等。

 

作曲家包括孟德爾頌(F.Mendelssohn,1809-1847)、舒曼(R.Schumann,1810-1856)、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蕭邦、李斯特、聖桑(C.Saint-Saëns,1835-1921)、柴科夫斯基(P.Tchaikowsky,1840-1893)和拉赫瑪尼諾夫(S.V.Rakhmaninov,1873-1943)等。

 

二十世紀的協奏曲形式很多,有些作曲家如西貝流士(J.Sibelius,1865-1957)、艾爾噶(E.Elgar,1857-1934)、蕭斯塔可維契(D.Shostakovich,1906-1975)等,沿著古典協奏曲的路線發展。

 

系列音樂家荀貝格(A.Schönberg,1874-1951)、貝格(A.Berg,1885-1935)、魏本(A.Webern,1883-1945)等朝系列音樂協奏曲發展。

 

新古典主義作曲家如斯特拉溫斯基(I.Stravinsky,1882-1971)採用新巴洛克風格的協奏曲形式。

 

有些作曲家如庫普蘭(A.Copland,1900-1990)、拉威爾(M.Ravel,1875-1937)和蓋希文(G.Gershwin,1898-1937)等引入爵士風格於協奏曲中。

 

巴爾托克(B.Bart□k,1881-1945)發展《管弦樂協奏曲》(ConcertoforOrchestra),讓管弦樂團每一部,從獨奏、合奏到全奏都能完全伸展,朝這方向發展的作曲家,除巴爾托克外,還有辛德密特(P.Hindemith,1895-1963)、柯大宜(Z.Kodaly,1882-1967)、狄佩特(M.Tippett,1905-)、卡特(E.Carter,1908-)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0:5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