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巨門 於 2012-6-3 21:29 編輯
【細說中藥中毒相關知識】
中藥,作爲傳統醫學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一向以毒副作用小而著稱于世。
然而,最近從多份權威報表上看到,近20年來,中藥中毒病例明顯增加。
80年代以前,國內每年報道中藥中毒病例不足10例;80年代,平均每年病例報道數約200例;90年代,平均每年報道病例數已達567例。
中藥中毒病例攀升的原因何在?記者近日就此問題走訪了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理論研究室主任岳鳳先研究員。
年逾花甲的岳鳳先研究員早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藥學系,60年代中期在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攻讀研究生。
近20年來,岳鳳先從事中藥現代化及西藥中藥化研究,已發表論文150多篇,出版了《中藥的現代研究》、《中藥現代化》等學術專著。
他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在中藥和西藥理論研究領域建樹獨特的專家之一。
岳鳳先認爲,使用中藥出現中毒情况,這不是藥品本身出了問題,而是使用者違背了中醫藥學理論所致。
比如砒霜,可謂中藥中的大毒之品,但按照中醫藥學理論的用藥原則去使用,只能産生治療作用,不會使人中毒。
還有生草烏等也是這種情况。
這類中藥使用不當的原因大致有兩種。
一是品種混淆,如有人誤將商陸當人參服用;有的處方中是車前子,藥房却給了馬錢子;還有的藥店將砒霜當鹿角霜賣給使用者等。
實際上這是一個責任心和藥房管理的問題。
二是劑量過大,如有人爲治療風濕性關節痛,一次竟煎服200克生草烏,超過常用量的幾十倍!
耐人尋味的是,大量的中藥中毒病例中有許多是服用了常規的補益藥品而中毒的。
岳鳳先指出,這是一些醫生(有的幷不真正懂中醫中藥)不顧患者具體情况及藥物的具體性能而濫用“補藥”的惡果。
有人根據人參能延長小鼠游泳時間的實驗結果,誤將其當作强壯藥使用。
有一對新婚夫婦入洞房前,煎40克紅參服用以補身體,結果興奮過度、神昏譫語,進了病房。
時下這類“人參濫用綜合症”在臨床上幷不少見。
其實,中醫藥學理論把人參性能確定爲補氣,只適用于氣虛者,氣不虛者服用後很容易致病(中毒)。
據瞭解,臨床上還有“調和諸藥”、“解百草毒”性能的“甘草中毒”病例。
岳鳳先分析認爲,這也是違背中醫藥學的用藥規則所致。
中藥中毒病例中有一類是複方中藥中毒。
其情况有兩種。
一種是由中藥生藥或中藥飲片組方,經現代技術手段提取其部分成分而研製的藥物,它們雖然標有中醫藥學概念的功能,使用上却是針對西醫藥學概念上的疾病。
另一種是中醫藥學的傳統成藥,雖然標有中醫藥學概念的功能和主治,但經過現代科技研究後增加了針對西醫藥學概念的疾病主治內容。
這類中藥在臨床使用時,不再顧及中醫藥學概念的功能及宜忌,極易造成中毒。
比如有的藥標明功能爲清熱解毒,主治則爲治療細菌和病毒感染等疾病。
實際上從中醫的觀點看,細菌感染的患者中有人是實熱證,有人是虛寒證,若置藥物的清熱解毒功能于不顧,那麽虛寒證患者就極易中毒。
這些病例實在值得一些醫生和中藥研製者深刻反思。
對于一些名義上是中藥中毒,而實質上是西藥中毒的病例,岳鳳先研究員分析認爲,這類“中藥”是從現有中藥中提取的單體化合物藥物,如麻黃素,黃連素、阿托品、延胡索乙素、漢防己甲素、靛玉紅、青蒿素等。
迄今爲止,它們的中藥性能和功效還沒有被真正研究過。
就麻黃素而言,它是性寒還是性熱,適于寒喘抑或熱喘,至今情况不明,如果不辨證分型用于所有的喘病者,則必然會因不對證而使人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單味中藥經現代科技手段而確認其能治療某些西醫藥學概念的疾病,使用時已經不再顧及原有中醫藥學的功能、主治,由此引發的中毒,也只能是西藥中毒了。
再如有的醫生一遇細菌感染疾病,一律開出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藥讓患者煎服。
這種一刀切的用藥方法,已經把這四種中藥當成抑菌消炎的西藥了。
若以中醫藥學的觀點審視,這四種藥爲苦寒藥,具有清熱解毒功能,如果用于虛寒證的細菌感染患者,發生中毒就帶有某種必然性了。
岳鳳先研究員指出,他所見到的大量中藥中毒病例報告中,很難找到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合格,又嚴格遵循中醫藥學用藥理論及規則用藥而致中毒的病例。
造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中藥,今天被濫用、誤用到這步田地,實在令人痛心,值得有識之士關注。
■編輯點評:好端端的中藥被濫用、誤用,治病變成了致病,著實可悲。
如果是江湖游醫們下的藥是不奇怪的,在法制日趨健全的今天也是容易防範的。
但是,如果是一個名正言順、合理合法的爲醫者開出的處方,則不能不令人心頭發緊。
由此我們想到,爲醫者的素質、學識和責任實在是重于泰山。
由此還想到,如果說醫學的科普任重而道遠的話,那麽中醫藥學的科普更是道遠而任重。
引自:http://www.cnpharm.org/6/70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