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上下相召奈何?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按:張景岳曰:寒暑燥濕風火,六氣化於天者也,故為天之陰陽。
三陰三陽上奉之,謂厥陰奉風氣,少陰奉火氣,太陰奉土氣,此三陰也;
少陽奉暑氣,陽明奉燥氣,太陽奉寒氣,此三陽也。
召,感召也。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按:張景岳曰:木火土金水火,五行成於地者也,故為地之陰陽。
生長化收藏下應之,謂木應生,火應長,土應化,金應收,水應藏也。
又按上文神在天為風等十句,其在天者止言風熱濕燥寒,在地者止言木火土金水,而此二節乃言寒暑燥濕風火,木火土金水火。
蓋以在天之熱,分為暑火而為六,在地之火,分為君相而為六,此因五行以化六氣,而所以有三陰三陽之分也。
二火義如下文。
謹按五行雖屬之地,而其原實本於天之六氣所化而成。
故風木應春而生,二火應夏而長,燥金應秋而收,寒水應冬而藏,濕土應四季而分化。
人受之,則肝應春生,心應夏長,脾應長夏而司化,肺應秋收,腎應冬藏,相火和五臟而長養萬物,則無一非五行之所成,而實無一非六氣之所化也。
然生長化收藏,既為六氣之所化,而云下應者,何也?
六氣者,無形者也,五行之為生長化收藏也,有象者也。
以無形之氣,而營運於五行之中,其為生也長也化也收與藏也,有形可象,故曰下應也。
景岳宜云因六氣以化五行方是。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按:義已具前陰陽應象大論中。
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按:張景岳曰: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
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
此陰陽互藏之道,如坎中有奇,離中有偶,水之內明,火之內暗,皆是也。
惟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此即上下相召之本。
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
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
按:張景岳曰:應天之氣,五行之應天干也。
動而不息,以天加地而六甲周旋也。
五歲右遷,天干之應也,即下文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之類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