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經注節解】

 關閉 [複製鏈接]
3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2:40 | 只看該作者

湯液者,五穀之湯液,蓋調養之道,非後世湯藥之謂。


義見後。


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


按:張景岳曰:色深則病深,故當以齊主治而愈稍遲。


齊,劑同,藥劑也。


湯液醪醴論曰:必齊毒藥攻其中。


義見後。


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按:大深,病尤甚矣,故必以醪酒主治。


醪酒,藥酒也,如腹中論雞矢醴之類。


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


按:張景岳曰:色夭面脫者,神氣已去,故不可治。


百日盡,則時更氣易,至數盡而已。


上節言病已,此言命已也。


脈短氣絕,死。


按:張景岳曰:脈短氣絕者,中虛陽脫也,故死。


病溫虛甚,死。


按:張景岳曰:病溫邪有餘,虛甚正不足,正不勝邪,故死。


謹按以上言容色之淺深,以全面言也;


以下言上下左右,以部分言也。


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


按:張景岳曰:要,即逆從之要也。


五色篇曰:其色上行者,病益甚;


其色下行如云徹散者,病方已。


故上為逆,下為從也。


女子右為逆,左為從;


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3:16 | 只看該作者

按:張景岳曰:女為陰,右亦為陰,色在右,則陰病甚矣,故女以右為逆。


男為陽,左亦為陽,色在左,則陽病甚矣,故男以左為逆。


此雖以色為言,而病之逆從亦猶是也。


易,重陽死,重陰死。


按:張景岳曰:易,變易也。


男以右為從而易於左,則陽人陽病,是重陽也。


女以左為從而易於右,則陰人陰病,是重陰也。


重陽重陰者,陰陽偏勝也,有偏勝則有偏絕,故不免於死。


陰陽反作,治在權衡相奪,按:舊本反他,誤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反作。


是也。


今改從之。


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若證陰脈陽,證陽脈陰,或宜陰反陽,宜陽反陰,則治病者當量其虛實真假而為之,奪其有餘,補其不足,如權衡然,則善矣。


奇恆事也,揆度事也。


按:張景岳曰:此承上文而言。


陰陽反作,即奇恆事也。


權衡相奪,即揆度事也。


搏脈痹,寒熱之交。


按:張景岳曰:上文言奇恆之色,此下言奇恆之脈。


搏脈者,搏擊於手也,為邪盛正衰,陰陽乖亂之脈,故為痹,為,為或寒或熱之交也。


痹,頑痹。


足不能行也。


音碧。


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


按:張景岳曰:脈孤者,孤陰孤陽也。


孤陽者,洪大之極,陰氣必消;


孤陰者,微弱之甚,陽氣必消。


故脈孤為消氣也。


脈虛兼泄者,必亡其陰,陰亡則血虛,故虛泄為奪血也。


孤為逆,虛為從。


孤無所依,故曰逆;


虛衰可復,故曰從。


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


凡揆度奇恆之法,先以氣口太陰之脈,定四時之正氣,然後度量奇恆之氣。


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


按:張景岳曰:行所不勝,克我者也,如以木見金,以土見木之類。


行所勝曰從,從則活。


按:張景岳曰:行所勝,我克者也,如以木見土,以土見水之類。


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


按:八風,四正四維,八方之風也。


諸風之至,常隨四時而相勝,勝有常數,終始循環。


逆行一過,不復可數。


如時氣反常,風行乖逆,猝然而過,既無相勝之序,更何終始之可數,而奇恆之變所由起,所謂回則不轉也。


景岳以色脈失調為喻,忍未確。


論要畢矣。


按:此篇尾結句語也。


諸家讀解,皆連上文,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3:58 | 只看該作者

腹中論篇


腹中論者,言腹中之病也。


凡八則,而今刪其一。


腹中之病,誠不止此,而此特其大凡耳。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曰:名為鼓脹。


心腹脹滿,不能再食,形如鼓脹,故名鼓脹也。


按:鼓脹一證,最為惡候,似不止於心腹脹滿,不能再食而已也。


太素作穀脹,良是。


蓋氣壅而不能化食者,非真鼓脹,注言形如,是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古本草,雞矢並不治鼓脹,惟大利小便,微寒。


今方制法,當處湯漬服之。


按:鼓脹固非雞矢所能治,即穀脹恐亦非宜。


大抵方藥有古人能用之,而後人必不可用者,此類是也。


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復謂再發,言如舊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


……按:言腹滿而不能食者,其因原起於飲食,繼又不能樽節,故令復發如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4:20 | 只看該作者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清液,清水也,亦謂之清涕。


清涕者,謂從窈漏中漫液而下,水出清冷也。


眩謂目視眩轉也。


前後血謂前陰後陰出血也。


岐伯曰:病名血枯。


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出血多者,謂之脫血,漏下、鼻衄、嘔吐出血皆同焉。


夫醉則血氣盛,血氣盛則內熱,因而入房,髓液皆下,故腎中氣竭也。


肝藏血,以少大脫血,故肝傷也。


然於丈夫則精液衰乏,女子則月事衰少而不來。


帝曰:治之奈何?


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骨、一茹,二物並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


……飯後藥先,謂之後飯。


按古本草經云,烏魚骨、茹等,並不治血枯。


然經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爾。


夫醉勞力以入房,則腎中精氣耗竭;


月事衰少不至,則中有惡血淹留。


精氣耗竭,則陰萎不起而無精;


惡血淹留,則血痹著中而不散。


故先茲四味,用入方焉。


古本草經曰:烏魚骨,味鹹冷平無毒,主治女子血閉。


茹味辛寒平有小毒,主散惡血。


雀卵味甘溫平無毒,主治男子陰萎不起,強之令熱,多精有子。


鮑魚味辛臭溫平無毒,主治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


尋文會意,方義如此而處治之也。


按: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及太素作,詳王注性味乃茹,當改作。


又按本草烏魚骨冷作微溫,雀卵甘作酸,與王注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4:44 | 只看該作者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


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按:伏梁本為心之積,今本篇又有兩伏梁,詳求其義,彼此殊別,乃知凡胸腹之間,病有聚而成形者,皆得謂之伏梁,所謂名同而實異也。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挾胃脘內癰。


正當衝脈帶脈之部分也。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橫絡於臍下。


衝脈者,與足少陰之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


其上行者,出臍下三寸關元之分,挾臍直上,循腹各行,會於咽喉。


故病當其分,則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也。


以其上下堅盛,如有潛梁,故曰病名伏梁,不可治也。


以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按之痛悶不堪,故每切接之致死也。


以衝脈下行者絡陰,上行者循腹故也。


上則迫近於胃脘,下則因薄於陰器。


若因薄於陰,則便下膿血。


若迫近於胃,則病氣上出於膈,復挾胃脘內長其痛也。


以本有大膿血在腸胃之外故也。


生當為出,傳文誤也。


按:切,切痛也。


注切按連續,誤矣。


又注生作出,太素挾胃作使胃,義並通。


此久病也,難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4:58 | 只看該作者

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


……若裹大膿血居臍上,則漸傷心臟,故為逆。


居臍下,則去心稍遠,猶得漸攻,故為從。


從,順也。


亟,數也。


奪,去也。


言不可移動,但數數去之則可矣。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


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癲,芳草發狂。


多飲數溲,謂之熱中。


多食數溲,謂之消中。


多喜曰癲。


多怒曰狂。


芳,美味也。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


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愿聞其說。


熱中消中者,脾氣之上溢,甘肥之所致,故禁食高梁芳美之草也。


富貴人者,驕恣縱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


帝思難詰,故發問之。


高,膏。


粱,米也。


石藥,英乳也。


芳草,濃美也。


然此五者,富貴人常服之,難禁也。


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脾氣溢而生病,氣美則重盛於脾,氣悍則又滋其熱。


若人性和心緩,氣候舒勻,不與物爭,釋然寬泰,則神不躁迫,無懼內傷也。


按:富貴者觀此,其亦可以知所守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5:15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熱氣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


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熱氣盛則木氣內余,故心非和緩則躁怒數起,躁怒數起則熱氣因木以傷脾,甲乙為木,故至甲乙日更論脾病之增減也。


帝曰:有病膺腫、按:甲乙經作癰腫,非也。


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


何以得之?


膺,胸旁也。


頸,項前也。


胸,膺間也。


岐伯曰:名厥逆。


氣逆所生,故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


石謂以石針開破之。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


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


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


灸之則火氣助陽,陽盛故入陰;


石之則陽氣出,陽氣出則內不足,故狂。


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按,並,注謂並合,是也。


至其所以並合可治之解,惜未明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5:24 | 只看該作者

蓋言氣逆之證,上衝胸膺,散漫腹脅,攻之急則氣不歸經而逆愈甚。


故須因勢利導,使氣合而並於一,然後中滿者補其母,陽浮者滋其陰,火盛氣壅者消散而清利,則上衝者必降而順下,散漫者自斂而歸於原也。


帝曰:善!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病謂經閉也。


脈法曰:尺中之脈,來而繼絕者,經閉也。


月水不利,若尺中脈絕者,經閉也。


今病經閉,脈反如常者,婦人妊娠之證,故云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按:帝問懷子之且生是有二意,而伯答有病無邪,是止解懷子,而且生義竟無所解,必有脫簡。


且生謂將產也。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


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


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脹而頭痛也。


帝曰:善!


按:熱者,火之氣也。


火盛則熱,病屬三陽,三陽盛極,氣及於陰,皆火之為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6:12 | 只看該作者

卷之四


天元紀大論


天者,道也。


元者,大也。


天元紀者,紀天之大道也。


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天符應天,歲直承歲,應合不合,千變萬化,盛衰分焉,損益見焉,人物由此而生,亦由此而病,大矣哉其此論乎。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


愿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


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按:帝所問與區所對,文義皆與六節臟象及陰陽應象諸論相同,大約俱言天地萬物之道,無一不本於陰陽,而注解彼此不同,何也?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按:化者物之始生,自無而之有,變者物之窮極,自有而之無,蓋萬物之始終也。


神則無運用之跡,聖則絕擬議之形,自以變化無方而眾莫得而測,蓋天人之極則也。


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按:天體無形,故嘗玄妙而難窮;


人形有象,故必遵道以為用。


在地為化,按:分形賦質,品物咸章,造化之功,地所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6:46 | 只看該作者

化生五味,按:酸苦甘辛鹹,動植飛潛皆具之,而總皆氣化之所生。


注單指金石草木,偏矣。


道生智,玄生神。


智通妙用,唯道所生;


玄遠幽深,神之為用。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


風者,教之始,天之使也,天之號令也。


在天為熱,在地為火;


在天為濕,在地為土;


在天為燥,在地為金;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氣謂風熱濕燥寒,形謂木火土金水。


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


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


木主發生應春,春為生化之始;


金主收斂應秋,秋為成實之終。


終始不息,其化常行。


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氣有多少,謂天之陰陽三等,多少不同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7:01 | 只看該作者

形有盛衰,謂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也。


由是多少盛衰,天地相召,而陰陽損益,昭然彰著可見也。


帝曰: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


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按:三者之分,多少之殊也。


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


不足而往,有餘從之。


知迎知隨,氣可與期。


按:盛極必衰,衰極必盛,恆相隨也。


知隨之所以然,無使太過,無使不及,迎而治之,則氣常得其平,自無有餘不足之患矣。


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按:張景岳曰:符,合也。


承,下奉上也。


直,會也。


應天為天符,如丁巳丁亥,木氣合也,戊寅戊申戊子戊午,火氣合也,己丑己未,土氣合也,乙卯乙酉,金氣合也,丙辰丙戌,水氣合也,此十二年者,中運與司天同氣,故曰天符。


承歲為歲直,如丁卯之歲,木承木也,戊午之歲,火承火也,乙酉之歲,金承金也,丙子之歲,水承水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之歲,土承土也,此以年支與歲,同氣相承,故曰歲直,即歲會也。


然不分陽年陰年,但取四正之年為四直承歲,如子午卯酉是也。


惟土無定位,寄王於四季之末,各一十八日有奇,則通論承歲,如辰戌丑未是也。


共計八年。


三合為治,言天氣、運氣、年辰也。


凡天符歲會之類,皆不外此三者。


若上中下三氣相合,乃為太一天符,如乙酉歲金氣三合,戊午歲火氣三合,己丑己未歲土氣三合是也。


共四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7:22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按:張景岳曰:寒暑燥濕風火,六氣化於天者也,故為天之陰陽。


三陰三陽上奉之,謂厥陰奉風氣,少陰奉火氣,太陰奉土氣,此三陰也;


少陽奉暑氣,陽明奉燥氣,太陽奉寒氣,此三陽也。


召,感召也。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按:張景岳曰:木火土金水火,五行成於地者也,故為地之陰陽。


生長化收藏下應之,謂木應生,火應長,土應化,金應收,水應藏也。


又按上文神在天為風等十句,其在天者止言風熱濕燥寒,在地者止言木火土金水,而此二節乃言寒暑燥濕風火,木火土金水火。


蓋以在天之熱,分為暑火而為六,在地之火,分為君相而為六,此因五行以化六氣,而所以有三陰三陽之分也。


二火義如下文。


謹按五行雖屬之地,而其原實本於天之六氣所化而成。


故風木應春而生,二火應夏而長,燥金應秋而收,寒水應冬而藏,濕土應四季而分化。


人受之,則肝應春生,心應夏長,脾應長夏而司化,肺應秋收,腎應冬藏,相火和五臟而長養萬物,則無一非五行之所成,而實無一非六氣之所化也。


然生長化收藏,既為六氣之所化,而云下應者,何也?


六氣者,無形者也,五行之為生長化收藏也,有象者也。


以無形之氣,而營運於五行之中,其為生也長也化也收與藏也,有形可象,故曰下應也。


景岳宜云因六氣以化五行方是。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按:義已具前陰陽應象大論中。


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按:張景岳曰: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


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


此陰陽互藏之道,如坎中有奇,離中有偶,水之內明,火之內暗,皆是也。


惟陽中有陰,故天氣得以下降,陰中有陽,故地氣得以上升,此即上下相召之本。


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


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


按:張景岳曰:應天之氣,五行之應天干也。


動而不息,以天加地而六甲周旋也。


五歲右遷,天干之應也,即下文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之類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8:04 | 只看該作者

蓋甲乙丙丁戊


竟五運之一周,己庚辛壬癸,又五運之一周,甲右遷而己來,己右遷而甲來,故五歲而右遷也。


應地之氣,六氣之應地支也。


靜而守位,以地承天而地支不動也。


六期而環會,地支之周也,即下文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之類是也。


蓋子丑寅卯辰巳,終六氣之一備,午未申酉戌亥,又六氣之一備,終而復始,故六期而環會。


謹按景岳此解,明確極矣,幾於一字不可更易。


注乃謂天氣不加君火,五歲余一,故遷一位。


夫少陰君火既已司天,居六氣之一,何謂法不加臨。


啟玄之意,蓋謂少陰不司氣化,而以遷為遷去一位也。


抑知遷者離此就彼之謂,謂天行左旋,從右遷左,故曰右遷,與下環會相對。


詳味經旨,始知景岳之言為確。


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


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


按:張景岳曰:天數五,而五陰五陽,故為十干;


地數六,而六陰六陽,故為十二支。


然天干之五,必得地支之六以為節,地支之六,必得天干之五以為制,而後六甲成,歲氣備。


又如子午之上為君火,以至巳亥之上為風木,是六氣之在天,而以地支之六為節也。


甲己為土運,以至戊癸為火運,是五行之在地,而以天干之五為制也。


此以地支而應天之六氣,以天干而合地之五行,正其上下相召以合五六之數也。


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


終地期者,五歲為一周。


按:張景岳曰:天之六氣,各治一歲,故六期為一備。


地之五行,亦各治一歲,故五歲為一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8:34 | 只看該作者

一曰:當以周天氣者六為句,終地紀者五為句,亦通。


謂一歲六步,步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是周天氣者六也,故期為一備。


一歲五行各主一運,運七十二日,五七三百五十,二五一十,亦三百六十日,是終地紀者五也,故歲為一周。


此以一歲之五六為言,以合下文一紀一周之數,尤見親切。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按:張景岳曰:此明天之六氣惟火有二之義也。


君者,上也;


相者,下也。


陽在上者,即君火也;


陽在下者,即相火也。


上者應離,陽在外也,故君火以明;


下者應坎,陽在內也,故相火以位。


火一也,而上下幽顯,其象不同,此其所以有辨也。


謹按天之六氣,木土金水各居其一,而火獨有二。


注謂但立名於君位,不立歲氣,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明,守位稟命,故曰相火以位。


是改明為名,不惟不知君火以明之義,且並不知所以火有君相之分也。


賴張景岳先生力辨其誤,謂啟玄之意,蓋因至真要大論言少陰不司氣化,故引其意而云君火不立歲氣。


殊不知彼言不司氣化者,言君火不主五運之化,非言六氣也。


又謂君火居上,為日之明,以昭天道,故於人也屬心,而神明出焉。


相火居下,為原泉之溫,以生養萬物,故於人也屬腎,而元陽蓄焉。


所以六氣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後,前者肇物之生,後者成物之實,而三百六十日中,前後二火所主者,止四五六七月,共一百二十日,以成一歲化育之功,此君相二火之為用也。


辭義明切,為合經旨。


但其解相火以位句,似猶有可議者,請更為晰之。


其言曰:明者光也,火之氣也;


位者形也,火之質也。


以光氣解明誠是,以形質解位則非也。


夫所謂明者,火氣外達,光輝發越之稱也。


其見於天,為日月之普照;


其比之人君也,為光被,為向明;


其見於人之臟也,為心之智慧,為氣之陽和,皆明之為用,即火之為用也。


然心者身之君也,心為火臟,故以心火為君火也。


其主夏,其位南,其卦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8:50 | 只看該作者

易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然則明也者,心之體,君之德,火之用也。


五行缺此,則凝寒而不化,五臟無此,則幽隱而少氣矣,是故君火貴乎以明也。


此以明之義,不過從景岳之言稍暢之。


若夫以位之解,則更有說矣。


夫所謂位者,貴之之辭也。


何以貴?


貴夫相也。


君非相不可以為治,心非腎不能以有生。


五臟之氣固借心火以為配,然心火者陽火也,其氣烈,其性剛,足以驅寒而燥濕,亦足以亂氣而耗元。


倘無相火之氣蘊蓄於丹田,則肝木何以生,脾胃何以養,肺金不幾過於肅,而寒水不且至於冰凝乎。


是則丹田者,相火之位也。


居其位,行其政,下以因元氣之根基,上以佐心火所不逮,是所貴乎相火者,豈非以位耶。


抑位者,限之之辭也。


何謂限?


相火飛越則為病,故必限之以位也。


官不守其位則政紛,民不安其位則法亂,是故位也者,所以安身而立命者也。


丹田既為相火之位矣,命門之氣,溫溫不息,是少火也,臟腑資之以養焉。


其或水虧火勝,陰不維陽,飛越而上為燎原為戴陽,於是生氣之少火變為食氣之壯火矣。


不知者以為相火之為害也,而豈知止是出乎其位之所致,是故相火貴乎以位也。


分而言之,心火象離,陽在外也,然在外者必原於內,故君火無相火,則氣盡散而不能生養夫萬物。


腎火象坎,陽在內也,然在內者必達於外,故相火無君火,則氣下鬱而不能熏蒸夫臟腑。


合而言之,同一火也,而陰陽交濟之義備焉。


二者之不可缺一,亦猶木土金水之不能以無火也。


此相火之義屬腎,蓋自古而然矣。


今考六氣相火,專屬少陽三焦,三焦與腎似不相合,然三焦有名無形,主氣而實根原於命門。


命門居兩腎之中,體陰而用陽,與右腎同功用,故亦根原於丹田。


高陽生蓋不知其所以然,而欲診三焦於右尺,則謬甚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9:09 | 只看該作者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


按:張景岳曰:天以六期為備,地以五歲為周,周余一氣,終而復會,如五個六,三十歲也,六十五,亦三十歲也,故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也。


然此以大數言之耳,若詳求之,則三十年之數,正與一年之度相合。


蓋一歲之數,凡三百六十日,六分分之,為六氣,各得六十日也;


五分分之,為五運,各得七十二日也;


七十二分分之,為七十二候,各得五日也。


三十年之數,凡三百六十月,六分分之,各得六十月;


五分分之,各得七十二月;


七百二十分分之,各得十五日,是為一氣,又曰一節。


此五六之大會,而元會運世之數,皆自此起,故謂之一紀,又謂之一世。


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按:張景岳曰:以三十年而倍之,則得此數,是為六十年花甲一周也。


其間運五氣六,上下相臨之數,盡具於此。


故凡太過不及,逆順勝復之數,皆於此而可見矣。


帝曰:善言始者,必會於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


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愿盡聞之。


鬼臾區曰:昭乎哉問!


明乎哉道!


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9:26 | 只看該作者

按:桴,鼓椎也。


臣聞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


乙庚之歲,金運統之;


丙辛之歲,水運統之;


丁壬之歲,木運統之;


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按:張景岳曰:此即五行之應天干也,是為五運。


帝曰: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


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


丑未之歲,上見太陰;


寅申之歲,上見少陽;


卯酉之歲,上見陽明;


辰戌之歲,上見太陽;


巳亥之歲,上見厥陰。


此即三陰三陽之應地支也,是為六氣。


上者言司天,如子午之歲,上見少陰司天是也。


十二年皆然。


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39:35 | 只看該作者

標,首也。


終,盡也。


六十年陰陽之序,始於子午,故少陰謂標,終於巳亥,故厥陰謂終。


新校正云:詳午未寅酉戌亥之歲為正化,正司化令之實,子丑申卯辰巳之歲為對化,對司化令之虛,此其大法也。


厥陰之上,風氣主之;


少陰之上,熱氣主之;


太陰之上,濕氣主之;


少陽之上,相火主之;


陽明之上,燥氣主之;


太陽之上,寒氣主之。


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三陰三陽者,由六氣之化為之主,而風化厥陰,熱化少陰,濕化太陰,火化少陽,燥化陽明,寒化太陽,氣化相生,故六氣謂本,三陰三陽謂標也。


然此六者,皆天元一氣之所化,一分為六,故曰六元。


本篇曰天元紀者,義本諸此。


帝曰:光乎哉道!


明乎哉論!


請著之玉版,藏之金匱,暑曰天元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40:03 | 只看該作者

五營運大論


五運者,五行各司一運。


行者,謂主時行令,是謂五營運也。


通篇約分九段,每段各有精義,蓋合運五氣六而為言者也。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


明堂,布政宮也。


八極,八方目極之所也。


考謂考校,建謂建立也。


五常謂五氣,行天地之中者也。


端居正氣,以候天和。


按:張景岳曰:五常,五行氣運之常。


考建五常,以測陰陽之變化也。


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


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按:新校正曰:詳論謂陰陽應象大論及氣交變大論文,彼云陰陽之往復,寒暑彰其兆。


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按:張景岳曰:首甲定運,謂六十年以甲子為首而定其運也。


余因論之。


鬼臾區曰:按:此是帝問岐伯而述鬼臾區之言如此,非臾區答帝也。


土主甲巳,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陰主之;


丑未之上,太陰主之;


寅申之上,少陽主之;


卯酉之上,陽明主之;


辰戌之上,太陽主之;


巳亥之上,厥陰主之。


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主者,司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11:40:48 | 只看該作者

不合陰陽


如五行之甲乙,東方木也,而甲化土運,乙化金運;


六氣之亥子,北方水也,而亥年之上,風木主之,子年之上,君火主之;


又如君火司氣:火本陽也而反屬少陰,寒水司氣,水本陰也而反屬太陽之類,似皆不合於陰陽者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


按:言臾區所言運五氣六,乃是欲顯明天地之道也。


然其陰陽所以不合者,正天地之所以為陰陽而變化所由起也。


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


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人中之陰陽,言其淺近可數,而人所易知者也。


然陰陽之道:或本陽而標陰,或內陽而外陰,或此陽而彼陰,或先陽而後陰,故小之而十百,大之而千萬,無非陰陽之變化,此天地之陰陽無窮,誠有不可以限數推言者,故當因象求之,則無不有理存焉。


帝曰:愿聞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問也!


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


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


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


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


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此所以辨五運也。


始謂天運初分之始。


太始天元冊文,太古占天文也。


丹,赤色,火氣也;


黃色,土氣也;


蒼,青色,木氣也;


素,白色,金氣也;


玄,黑色,水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2:5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