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關閉 [複製鏈接]
1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0:16 | 只看該作者

柴胡加桂湯

 

治少陽傷風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口苦而渴,自汗,其脈陽浮陰弦;或發汗多,亡陽譫語,可以此和其榮衛,通其津液自愈。


柴胡(一兩三錢) 半夏(湯去滑,四錢一字) 甘草(炙,三錢一字) 芍藥 黃芩 人參 桂(各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足太陰脾經傷風,自汗,胸滿腹痛,四肢倦怠。以其脈入腹,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故太陰諸證如是。治之宜桂枝芍藥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0:58 | 只看該作者

桂枝芍藥湯

 

治太陰傷風,自汗咽乾,胸腹滿,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溫,其脈弦大而緩者。


桂心(半兩) 白芍藥(三兩)


上咀。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溫服。腹痛甚者,加大黃一兩。


足少陰腎經傷風,口燥舌乾,咽痛胸滿,心煩自汗,腰連 骨酸痛。以其脈貫脊,屬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故少陰諸證如是。治之宜桂附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1:36 | 只看該作者

桂附湯

 

治少陰傷風,胸滿心煩,咽喉痛,自汗,腰疼連 骨酸痛,嘔吐涎沫,頭痛,其脈沉弦者。


附子(生,去皮臍) 桂心 乾薑(炮) 芍藥 甘草(炙) 茯苓 桃仁(去皮尖,面炒,各一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三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或咽喉痛,加桂枝。


足厥陰肝經傷風,自汗惡風而倦,小腹急滿。以其脈循股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俠胃,絡膽,布脅,與督脈會,故厥陰諸證如是。治之宜八物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2:12 | 只看該作者

八物湯

 

治厥陰傷風,惡風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熱如瘧,骨節煩疼,其脈尺寸俱微而遲者。


桂心 當歸 川芎 前胡 防風(各三分) 芍藥(一兩半) 甘草(炙) 茯苓(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三個,煎八分,去滓,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3:23 | 只看該作者

敘傷寒論

 

經云:冬傷於寒,春為溫病。以冬不即病,其寒毒藏於風府之上,至春,溫暖之氣發而為病,故曰溫病。或愈,或死,死則六七日間,愈則多出旬日之外,世號為大病。


要當隨此經絡傳變,仍以脈證別之,乃可施治。治傷寒法,蓋盡於此。


至晉集仲景論,於太陽經,出麻黃桂枝二方治傷寒傷風,並錄預備救失加減之法甚詳。


至陽明少陽與三陰經傷風證治,則蔑聞矣,故知仲景只就太陽一經格量二病,令勿差互。


編集既不詮辨,後學懵無所知,昏翳典墳,千有餘載,略不加省,良可嘆息。


今輒提其六經傷寒合用對治諸方,以為宗兆,其如壞證治法,除各見本門外,編集於後,使皂白自分,初不敢取諸胸臆,蓋有所本於聖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4:22 | 只看該作者

傷寒辨正

 

《內經》論傷寒,惟說足三陰三陽,六經傳受,愈否日數,及各隨其臟腑經絡,流注去處,而證以行汗下,並兩感脈應病形而已。


至張長沙以伊芳尹《湯液》作治法,兼述傷風暑濕等,詳略不同,格量互顯,使後學舉隅而反。至晉不解其義,隨行編集,遂行於世,此後蹈襲者,不可勝計。


所謂《百問》、《證治》、《提綱》、《目錄》、《撮要》、《備全》、


《活人書》、《傷寒論》、乃至《圖形》、《指脈》,皆剝采晉集,初無反隅,雖有意於廣傳,皆未明其義類,緣晉集不識偏正,以此類預備之方,雜於正治,而正治之方,多所簡脫,故使典籍愈翳,後學固封,不削繁蕪,罔知樞要,因別論於後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5:05 | 只看該作者

傷寒證治

 

足太陽膀胱經傷寒,頭項強,腰脊痛,無汗惡寒。


其經絡流注去處,與傷風同,但脈浮洪緊數為異耳。


惟足太陽寒水,為諸陽主氣,故寒先傷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5:44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湯

 

治太陽傷寒,脈浮緊而數,頭痛身疼,發熱惡寒,無汗,胸滿而喘者。


麻黃(去節) 桂心(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杏仁(二十五粒)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覆取微汗。夏則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或汗出後,無大熱而喘者,去桂,加石膏四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6:22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而喘者。


麻黃(去節) 細辛(去苗) 乾薑(炮) 甘草(炙) 桂心 芍藥(各三兩) 半夏(湯去滑)五味子(各二兩半)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噎者,去麻黃,加熟附子一錢;若小便不利,小腹滿者,加茯苓一錢;喘者,加杏仁七枚,去皮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6:54 | 只看該作者

溫粉

 

凡發汗不欲多,多則亡陽,宜用此粉撲之即愈,效如神。


白朮 本 川芎 白芷上為末。每末一兩,入米粉三兩,和勻撲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7:32 | 只看該作者

大青龍湯

 

治太陽中風傷寒,脈緊發熱,惡寒身疼,不汗出而煩渴;或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或傷寒見風脈,傷風見寒脈。


麻黃(去節,三兩)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一兩) 石膏(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足陽明胃經傷寒,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不惡寒,腹滿,咽乾口燥而渴。其脈流注與傷風同,以陽明主肉,故次傳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8:24 | 只看該作者

大承氣湯

 

治陽明傷寒,脈長身熱,不惡寒,目疼鼻干,不得臥,腹滿,咽乾渴,大便硬,譫語;或汗後脈沉實;或下利,心下堅;或已經下,其脈按之浮沉尚有力者。


大黃(酒洗,半兩) 芒硝(一分,別研入) 厚朴(薑製,一兩) 枳實(一分,銼炒去瓤)上為粗末。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入硝再煎服。若脈遲而滑,汗出身重,時發潮熱;並得病二三日無太陽證,煩躁,心下硬,下利後譫語者,去芒硝,名小承氣。


或發汗不解,蒸蒸發熱,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及吐利後,腹脹,厥煩,譫語,去厚朴、枳實,入甘草半兩、芒硝一分煎,名調胃承氣。


或結熱膀胱,如狂狀,下血,小腹急結者,去厚朴、枳實,加桃仁十二個、桂、甘草各半兩、硝一分,名桃核承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19:01 | 只看該作者

大柴胡湯

 

治證狀大略與大承氣湯同。輕則柴胡,重則承氣。


柴胡(四兩) 黃芩 赤芍藥(各一兩半) 半夏(湯去滑,一兩一分) 枳實(麩炒,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食後溫服。若內熱裡實,身體疼痛,是表證未解,不可服。


足少陽膽經傷寒,胸脅痛,耳聾,口苦咽乾,往來寒熱,目眩乾嘔。其脈流注與傷風同,以少陽主膽,屬半表半裡,故三傳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20:15 | 只看該作者

小柴胡湯

 

治少陽傷寒,脈弦或沉緊,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渴,腹痛;或脅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咳,有微熱,亦有不渴不嘔者。


又治婦人傷風傷寒,經水適斷,發熱惡寒,晝日明了,暮則譫語,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得七分熱除,脈遲身涼,胸滿譫語,如結胸狀,前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投此湯即愈。又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並陽明傷寒,脈反弦浮,身目悉黃,小便黃,潮熱時噦。


柴胡(二兩) 半夏(湯去滑,六錢一字)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三分)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三分;心下悸,小便不利,加茯苓一兩;若不渴,則有微熱,去人參,加桂三分;若咳嗽,去棗,加五味子三分、乾薑半兩;胸中煩,不嘔者,去半夏,加栝蔞實一枚四分之一;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一兩;胸中痞硬,去棗,加牡蠣一兩;若過經不解,日晡發熱,已而微利,加芒硝一兩。


足太陰脾經傷寒,手足溫,自利不渴,腹滿時痛,咽乾。其脈流注與傷風同,治之各有正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48:32 | 只看該作者

治中湯

 

治太陰傷寒,手足溫,自利不渴,腹滿時痛,咽乾,其脈尺寸俱沉細。

人參 乾薑(炮) 白朮 甘草(炙) 陳皮 青皮(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50:53 | 只看該作者

五積散

 

治太陰傷寒,脾胃不和;及有積聚腹痛。


蒼朮(泔浸一宿,二十兩) 桔梗(十兩) 陳皮(六兩) 白芷 甘草(炙,各三兩) 當歸(二兩) 川芎(一兩半) 芍藥 白茯苓 半夏(湯去滑,各一兩) 麻黃(去節,春夏,二兩,秋冬,三兩) 乾薑(春夏,兩半,秋冬,二兩) 枳殼(湯浸去瓤,銼炒,四兩) 厚朴(薑製炒,二兩) 桂心(春夏,三兩,秋冬,四兩)


上先將前十二味 咀,微炒令香,取出,當風涼之,入後枳殼、桂、朴三味,同為細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前溫服。傷寒手足逆冷,自汗不止,脈沉細,面青,嘔逆,加順元散一錢同煎熱服;產婦陣疏難產,經三兩日不生,胎死腹中,或產母氣乏委頓,產道干澀,加順元散水七分、酒三分煎,相繼兩服,氣血內和即產;胎死者,不過三服當下。


其順元散多少,量產母虛實加減。傷寒發熱,俠內寒者,加蔥白二寸、豉七粒同煎,相繼服,當以汗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52:01 | 只看該作者

順元散

 

烏頭(炮去皮尖,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 天南星(炮,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為末,同前法煎此藥。治內外感寒,脈沉伏遲細,手足冷,毛髮恂栗,傷寒陰證,大啜一二杯,氣和汗出即愈。


足少陰腎經傷寒,口燥舌乾而渴,背惡寒,反發熱倦怠。其脈流注,與傷風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52:44 | 只看該作者

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傷寒,口中和,而背惡寒,反發熱倦怠,自汗而渴,其脈尺寸俱沉而緊者。


麻黃(去節) 細辛 附子(炮去皮臍,各半兩)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手足厥冷者,去麻黃、細辛,加乾薑半兩、甘草一分。或口燥舌乾而渴,宜急下之。


足厥陰肝經傷寒,煩滿,發熱惡寒,往來如瘧,或囊縮,小腹急痛。其脈流注,與傷風同。(本論用小建中湯,方見九痛門,去遠志即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53:41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桂枝各半湯

 

治厥陰傷寒,煩滿,發熱惡寒,往來如瘧;或囊縮,其脈尺寸俱微緩者主之。若脈沉短,其囊必縮,急以大承氣下之,可保五死一生。承氣湯乃利陽明藥耳,若病到厥陰,其勢已甚,蓋陽明養宗筋,為熱毒所攻,乃以承氣瀉其能養,故利陽以救陰,此猶假虞伐虢、圍魏救趙之意也。


桂心(四錢一字) 芍藥 麻黃(去節) 杏仁(十二個,去皮尖) 甘草(炙,各半兩)上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入薑棗煎亦得。


大承氣湯


 (方見足陽明經)


小建中湯


 (方見九痛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8 23:54:53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傳變次序

 

《內經‧熱論》論傷寒云:太陽為諸陽主氣,傷寒必先自太陽始。


至漢諸師,凡外所因,皆曰太陽病,未為了義。


足太陽寒水,其位居辰,辰為六氣化原,故丙辛遁起戊子,至辰為壬辰水,而太陽正化居焉。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寒喜歸水,故寒必首傷太陽。


以此例推,寒既自太陽入,風當自少陽入,濕當自陽明入。


《經》曰:陰為之主,陽與之正。


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此之謂也。


或問傳變次序,當如何耶?然陰陽流行,出入次序,固有定說,及其中病,或喜入,或成虛,或成兩感,或守一經,其可拘也?


但當以脈證分別陰陽表裡盛衰為治,尤不可以日數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12:45 , Processed in 0.1250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