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醫雜著 卷一 發熱論等 勞瘵2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4 11:5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醫雜著 卷一 發熱論等 勞瘵22

 

 

一男子吐血,遇勞即作。

 

余以為勞傷肺氣,血不歸源。

 

與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

 

一男子咳嗽吐血,熱渴痰盛,盜汗,遺精。

 

余以為腎水虧損,用地黃丸料加麥門、五味,以壯水而愈。

 

後因勞怒,忽紫血成塊上涌。

 

先用花蕊石以化之,又用獨參湯以補之,仍用前藥調理遂愈。

 

後每勞則咳嗽有痰吐血,脾肺腎三脈皆洪數,用補中益氣加貝母、茯苓、山茱、山藥、麥門、五味,與前藥間服而愈。

 

一星士談命良久,不時吐血一、二口。

 

余謂此勞傷肺氣,與補中益氣東加麥門、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

 

一童子,年十四歲,發熱,吐血。

 

余謂宜補中益氣以滋化源。

 

不信,乃用寒涼降火,前症愈甚。

 

或謂曰童子未室,何腎虛之有?參、補氣,奚為用之?余述丹溪先生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系上屬於心,心為君火,為物所感,則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而其精亦已暗耗矣,又褚氏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

 

正此謂也。

 

遂用補中益氣湯及地黃丸而痊。

 

一婦人,素勤苦,冬初咳嗽,吐痰,發熱,久而吐血,盜汗,經水兩月或三月一至,遍身作痛,或用清熱化痰等藥,口噤,筋攣。

 

余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山藥治之,年餘而痊。

 

一婦人,年將七十,素有肝脾之症,每作則飲食不進,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便作瀉,或小便不利。

 

余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愈。

 

後因憂思吐紫血成塊,每作先倦怠,後煩熱,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頓愈。

 

復因怒,吐多色赤,躁渴垂死。

 

乃用人參一兩,白朮、白茯苓、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甘草、木香各一錢,一劑頓止。

 

若咳嗽盛,加桑白皮、馬兜鈴、栝蔞仁各七錢,五味子十粒。

 

若痰盛,加薑製半夏、貝母、栝蔞仁各一錢。

 

愚按前二症腎氣虛弱,火盛水涸,津液涌而為痰者,用六味丸;腎經陽氣虛憊者,用八味丸;脾肺氣虛,不能攝涎歸源,而痰盛咳嗽者,用六君子東加桔梗,虛寒者更加炮薑。

 

若潮熱盛,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各七分。

 

愚按前症若寅、卯、辰時潮熱者,肝經燥熱也,用六味丸補腎水以生肝血;若午、未時潮熱者,心經虛熱也,用六味丸壯水之主,以製陽光;申、酉、戌時潮熱者,肺經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培脾土以生肺金;亥、子、丑時潮熱者,腎涸虛熱也,用六味丸;兼手足逆冷者,腎經虛敗也,用六味丸。

 

大凡潮熱、發熱、晡熱者,五臟齊損也,須用六味丸;氣血虧損者,須用十全大補湯。

 

若夢遺、精滑,加蠣、龍骨、山茱萸各七分。

 

愚按前症若腎氣不足,用益志湯、金鎖正元丹;肝腎虛熱者,用六味丸、加味逍遙散;脾虛熱者,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

 

凡此悉屬不足之症,宜用十全大補湯,或用萆 釐清飲送八味丸。

 

若盜汗多,加牡蠣、酸棗仁各七分,浮小麥一撮。

 

愚按前症若陽氣虛弱,汗出不止,肢體倦怠,用附湯;上氣喘急,盜汗,氣短,頭暈者,用參附湯;腎氣虛弱,盜汗,發熱者,用六味丸;若腎氣虛乏,盜汗,惡寒者,用八味丸︰氣血俱虛而盜汗者,用十全大補湯;陽盛陰虛者,當歸六黃湯;心腎虛弱者,斑龍丸。

 

若赤白濁,加白茯苓一錢,黃連三分(炒)。

 

愚按前症若脾肺虛熱者,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肺腎虛熱者,用黃芩清肺飲送六味丸; 肝腎虛熱者,加味逍遙散送六味丸;勞傷心腎者,清心蓮子飲;鬱結傷脾者,歸脾湯;若鬱怒傷肝脾者,加味逍遙散;若心腎虛弱者,小溫金散;若思慮傷心腎者,茯菟丸。

 

夢遺、精滑、赤白二濁治法,當互參用之。

 

一男子,年逾二十,早於斫喪,夢遺精滑,睡中盜汗,唾痰見血,足熱痿軟,服黃柏、知母之類。

 

余曰︰此陽虛而陰弱也,當滋其化源。

 

不信,恪服之,前症益甚,其頭漸大,囪門漸開,視物皆大,吐痰叫喊。

 

余以如法調補,諸症漸退,頭囪漸斂而安。

 

若兼衄血、咳血,出於肺也,加桑白皮一錢,黃芩、山梔各五分(炒)。

 

若兼嗽血、痰血,出於脾也,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仁各七分。

 

若兼嘔吐血,出於胃也,加山梔、黃連、乾薑、蒲黃各一錢,韭汁半盞,薑汁少許。

 

若兼咯唾血,出於腎也,加桔梗、玄參、側柏葉(炒)各一錢。

 

愚按前方惟上古之人形病俱實者宜用之,今之患者,多屬形病俱虛,治者當求其屬而主之。

 

若前症鬱熱傷肺而衄血者,用黃 益氣湯;肺氣虛熱不能攝血而衄者,用四君子加芎、歸、五味子;鬱結傷脾而嗽吐血者,用歸脾湯,胃經有熱而嗽吐血者,用犀角地黃湯;胃氣弱而嗽吐血者,用四君子加芎、歸、升麻;腎經虛熱陰火內動而咯吐血,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怒動肝火而見血者,用加味逍遙 散;腎涸肝火動而見血者,用六味丸。

 

雖曰血得熱而錯經妄行,亦有衛氣虛不能統攝榮血而為妄行者,不可不察。

 

以上諸症,皆屬足三陰虧損,虛火內動所作,非外因所致,皆宜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滋其化源,是治本也。

 

其因甚多,不能枚舉,治者當臨症而製宜,庶無誤矣。

 

若先見血証,或吐衄盛大者,宜先治血。

 

治法︰輕少者,涼血止血;盛大者,先消瘀血,次止血涼血。

 

蓋血來多,必有瘀於胸膈,不先消化之,則止之涼之不應也。

 

葛可久《十藥神書》方可次第檢用。

 

方向惟獨參湯,止可用於大吐血後,昏倦,脈微細,氣虛者。

 

氣雖虛而復有火,可加天門冬五錢。

 

若如前所雲陰虛火動,潮熱,盜汗,咳嗽,脈數,不可用。

 

愚按劉宗濃先生云︰榮者水穀之精也,和調於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

 

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是以出入升降濡潤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故經云︰氣主噓之,血主濡之。

 

又云︰肺朝百脈之氣,肝統諸經之血。

 

氣血為人身之橐 也。

 

觀此多因飲食、起居、六淫、七情失宜,虧損元氣,以致諸經失職,不能司攝。

 

法當調補脾肺之氣,使血各歸其源,諸病自愈矣。

 

若潮熱、咳嗽而脈數者,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甘溫調補脾胃為善。

 

若病屬火,大便多燥,然須節調飲食,勿令泄瀉。

 

若胃氣復壞,泄瀉稀溏,則前項寒涼之藥難用矣。

 

急宜調理脾胃,用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曲、麥芽、甘草等藥。

 

俟胃氣復,然後用前本病藥收功,保後可合補陰丸常服之,及用葛可久方。

 

愚按《內經》云,腎開竅於二陰,大小便也。

 

若腎經津涸者,用六味丸;脾肺氣虛者,補中益氣湯;脾經鬱結者,加味歸脾湯;氣血虛者,八珍湯;若發熱作渴飲冷,用竹葉黃 湯;若膏粱濃味積熱者,加味清胃散。

 

一儒者,大便素結,服搜風順氣丸後,胸膈不利,飲食善消,面戴陽色,左關尺脈洪大而虛。

 

余曰︰此屬足三陰虛症也。

 

彼不信,乃服潤腸丸,大便不實,肢體倦怠。

 

余以補中益氣、六味地黃,月餘而驗,年許而安。

 

一儒者,懷抱鬱結,發熱作渴,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服清熱、化痰、行氣等劑,前症益甚,肢體倦怠,心脾二脈澀滯。

 

余用加味歸脾湯,飲食漸進,諸症漸退,但大便尚澀,兩顴赤色,用八珍東加蓯蓉、麥門、五味,至三十餘劑,大便自潤。

 

一男子,所患同前,不信余言,服大黃等藥,泄瀉便血,遍身黑黯,復求治。

 

余視之曰︰此陰陽二絡俱傷也。

 

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

 

內外俱傷,其死奚待?

辭不治,後果然。

 

一儒者,口乾發熱,小便頻濁,大便秘結,盜汗,夢遺,遂致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地黃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餘諸症悉愈。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39 , Processed in 0.2968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