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十二 嬰兒門下 麻疹總論80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19:26: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十二 嬰兒門下 麻疹總論805

 

 

麻疹者。

 

手足太陰陽明二經蘊熱所發。

 

小兒居多。

 

大人亦時有之。

 

是亦時氣傳染之類,其發熱時多咳嗽多嚏多嘔。

 

眼中如淚。

 

面浮腮赤。

 

多瀉多痰。

 

多熱多渴。

 

多煩悶。

 

甚則躁亂咽痛。

 

唇焦神昏。

 

通身紅赤。

 

起而成粒。

 

勻淨而小。

 

斜目視之。

 

隱隱皮膚之下。

 

以手摸之。

 

磊磊肌肉之間,其形若疥,其色若丹。

 

以其陽氣從上,故頭面愈多者為順。

 

法當清涼發散為主。

 

藥用辛散以升發之。

 

涼潤以清解之。

 

切忌酸收。

 

凡動氣燥悍及一切溫補之藥。

 

慎不可犯。

 

誤用禍不旋踵。

 

辛散如荊芥、薄荷、前胡、葛根、麻黃、石膏、鼠粘子。

 

涼潤如黑參、栝蔞根、葳蕤、麥冬、生甘草、芩、連、貝母、連翹、竹葉,皆應用之藥。

 

又當隨所發月時。

 

量兒大小,及見証輕重而為製劑。

 

若漸出漸收者,其勢雖輕,而熱尚未平。

 

須防喘急。

 

若連綿三四日者,其勢雖盛,而熱已發泄,必無他變。

 

宜大青湯,或消毒飲加黑參、石膏、麥冬、竹葉。

 

若發熱時遍身汗出,或衄血者,此毒解也。

 

勿遽止之。

 

若汗出太多。

 

血流不止。

 

當以清肺湯去款冬、杏仁加麻黃根以斂汗。

 

犀角地黃湯以止血。

 

遲則氣虛神耗。

 

為難治也。

 

若發熱時,或嘔吐,或自利者,此火邪內逼。

 

毒瓦斯上下行也。

 

俱宜清熱解毒利小便。

 

切勿止澀。

 

大凡疹証發熱時。

 

未有不渴者。

 

但當與綠豆燈心湯。

 

勿與冷凍飲料。

 

致成水蓄。

 

多生變幻也,即葷腥酒麵生冷水果。

 

鹹須禁之。

 

麻疹多有熱痰在肺。

 

初發時必咳嗽。

 

宜清熱透表,不得止嗽。

 

麻後咳嗽。

 

切忌辛溫酸澀。

 

但用清咽滋肺湯以清餘熱。

 

痰壅自愈。

 

多喘者。

 

熱邪壅肺也。

 

切勿定喘。

 

惟應大劑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貝母、黑參、薄荷,如冬天寒甚。

 

麻毒為寒鬱於內,不得透出而喘。

 

加蜜酒炒麻黃。

 

一劑立止。

 

夏月熱勢甚者,即用白虎東加竹葉。

 

忌用升麻。

 

誤服必喘。

 

然喘為肺氣壅遏,故喘必兼嗽,而張口抬肩者。

 

肺竅不通,不治也,故諺有喘而咳嗽者可療。

 

喘而不嗽者難醫之語。

 

又其証多泄瀉。

 

慎勿止澀。

 

惟宜芩、連、葛根,則瀉自止。

 

疹家不忌瀉。

 

瀉則陽明之邪熱得解。

 

是亦表裡分消之義。

 

又有疹收之後。

 

飲食如常。

 

卒然心腹絞痛。

 

遍身冷汗如冰者,此元氣虛弱而中惡氣也。

 

朝發夕死。

 

勿妄治之。

 

凡麻疹以鮮明似錦為吉。

 

黑晦如煤最凶。

 

頭面不出者重。

 

紅紫黯慘者重。

 

咽喉腫痛不食者重。

 

黑黯乾枯。

 

一出即沒者不治。

 

鼻扇張目無神者不治。

 

鼻青糞黑者不治。

 

牙疳臭爛者不治。

 

疹之牙疳。

 

最為難治。

 

外用無比散吹之。

 

內服加味清胃散更加荊芥、石膏。

 

緩則不救。

 

疹中諸患。

 

不宜依証施治。

 

惟當治本。

 

本者。

 

手太陰足陽明二經之邪熱也。

 

解其邪熱,則諸証自退矣!有夾痘而出者,此毒瓦斯太盛,故一齊涌出。

 

不必治疹。

 

但當托痘為主。

 

然治痘宜溫。

 

治疹宜涼,此又不可不審。

 

大人男婦出疹。

 

當與外感並治。

 

惟清涼解表。

 

隨天時寒暑施治。

 

凡麻痘並作。

 

臟腑風熱交患也。

 

麻乃風邪外感。

 

痘為胎毒內發。

 

二者相雜。

 

赤暈發 。

 

多有誤認痘出太密而委之不救。

 

殊不知其為疹夾痘也。

 

當與化斑湯續續頻進。

 

麻毒解而痘自起矣!有種行漿疹子。

 

極似痘。

 

最難看。

 

然痘則必有頂盤。

 

疹雖有漿,而頭粒必不堅。

 

根盤必無紅暈也。

 

疹後痘不結痂。

 

乃元氣虧損。

 

當大補脾胃為主。

 

不可誤認邪熱未盡。

 

復與清熱退火之藥。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9 00:18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