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喘(短氣、少氣、逆氣、哮)144】
九寶湯、寧嗽化痰湯選用。
一切喘証。
屬有餘者。
治之即愈。
若屬虛証。
誤與泄氣。
禍不旋踵,即暴喘腹脹。
大便實者,方可用藥。
加以溏泄,必死勿治,此陰火暴逆於手足太陰。
所以喘脹。
腎氣失守。
所以便溏,其人雖強。
不久當嘔血而死。
〔診〕脈宜浮遲。
不宜急疾。
喘逆上氣。
脈數有熱,不得臥者難治。
上氣面浮腫。
肩息脈浮大者危。
上氣喘息低昂。
脈滑手足溫者生。
脈澀手足寒者死。
右寸沉實而緊。
為肺感邪,亦有六部俱伏者,宜發散。
大抵喘屬肺中火盛。
脈浮滑者可治。
若沉滑為腎虛陰火上逆難治。
短氣 短氣者。
一屬支飲。
脈必弦滑。
平人無寒熱。
冒眩。
短氣不足出息者。
實也。
金匱云:短氣有微飲。
當從小便去之。
苓桂朮甘湯主之。
腎氣丸亦主之。
仲景並出二方。
分呼吸之短而治。
妙義益彰。
呼氣之短。
用苓桂朮甘湯以通其陽。
陽氣化,則小便能出矣!吸氣之短。
用腎氣丸以通其陰。
腎氣通,則小便之關門利矣!又云:咳逆倚息,不得臥。
小青龍湯。
脹滿者。
濃朴大黃湯。
(即小承氣湯。)
一屬氣虛。
東垣云:短氣者。
肺主諸氣。
五臟之氣皆不足,而陽道不行也。
氣短小便利者。
四君子去茯苓加黃耆,如腹中氣不轉者倍甘草。
肺氣短促或不足者。
倍參加白芍。
使肝膽之邪不敢犯之。
若失血後陰火上乘而短氣不足以息,或腎虛發熱唾痰者。
生脈散加歸、 、生地。
病後產後。
一切瘡疽潰後。
氣虛不能接續,及年高病久。
正氣耗散之人。
雖有痰火。
不可作有餘治。
誤用耗氣之藥。
禍不旋踵。
須大劑生脈散為君。
少佐陳皮。
扶接元氣為主。
少氣 少氣者。
氣少不足以言也。
經曰:怯然少氣者。
是水道不行。
形氣消索也。
又云:言而微。
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又云:氣虛者。
言無常也。
又云: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
當病少氣,其治法不離獨參湯、生脈散、保元湯、異功散之類。
逆氣 經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
是陽明之逆也。
足三陽下行。
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
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
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而息有音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是肺之絡脈逆也。
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
絡脈之病患也微。
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
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
循津液而流也。
腎者水臟。
主津液。
主臥與喘也。
若四磨湯、七氣湯,皆治陽明之氣逆。
杏子湯、小青龍湯、越婢湯、蘇子降氣湯,皆治肺絡之氣逆。
麻黃附子細辛湯、腎氣丸、靈砂丹,皆治腎氣之逆。
哮 哮証多屬寒包熱邪。
所以遇寒即發。
喉中水雞聲。
有積痰在肺絡中,必用吐法以提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