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二穀部豆】
豆生
大豆,有黑白二種。
白者不用,黑者入藥。
其緊小者為雄,入藥尤佳。
本稟土氣以生,色黑則又象水,故味氣甘平無毒,平即兼涼為腎家之穀也。
生食則涼,炒食則溫,煮食則極寒矣。
甘平能活血解毒,祛風散熱,下氣利水,故主塗癰腫止痛,調中氣,通關脈,制金石藥毒,殺鬼毒,烏頭毒,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逐水腫,腹脹散內寒,除五臟積結,消穀去牛馬溫病。
若同甘草煮湯飲之,去一切熱毒及風毒香港腳。
小兒以炒豆,與豬肉同食,必壅氣致死,十有八九,至十歲之上則無害也。
蓖畢麻子者,炒豆犯之,脹滿致死。
服濃朴者,亦忌之,以其最能動氣故也。
扁鵲方:三豆飲,治天行痘瘡,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黑大豆、赤小豆、綠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以水八升,煮極熱,任意吞豆飲汁,七日乃止,三豆膏,痘後癰毒初起,用之神效。
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
晒燥砰為細末,醋謂掃塗即消。
同蔓荊子,土茯苓、金銀花、甘菊花、玄參、川芎。
天麻、芽茶、荊芥、烏梅,治偏頭風痛有神。
淡豆豉,諸豆皆可為之。
惟黑豆入藥,有鹹淡二種。
惟江右淡者治病。
得蒸晒之氣,味苦氣溫無毒。
苦能涌吐,故治煩躁滿悶,熱郁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又溫能發汗,如傷寒頭痛發熱,及瘴氣惡毒。
非疏通腠理無以解之。
又能下氣調中辟寒,故主虛勞,喘吸及兩腳疼冷,暴痢腹疼,辟除溫疫也。
豆黑白種殊,惟取黑者入藥,大小顆異,須求小粒煎湯。
黑豆主下水蟲腫脹,瘀血腫脹,除胃熱淋露下血,散五臟結積內寒。
除痹去腫,寬脹消穀,解一切飲饌丹石、砒霜,雄、附、巴豆百藥毒。
生研消腫毒。
又炒黑煙未斷,乘熱投入酒中,即古方豆淋酒,一名紫酒,主風痹癱瘓諸症,產後風中抽搐,女人陰腫,綿裹可納。
色配癸水,入鹽煮食。
大能補腎益陽,另有一種小黑豆尤佳。
白豆補五臟,暖腸胃益氣和中,兼調經脈,磨作豆腐,主寬中下氣,去大腸濁氣,和脾胃去胃火,消脹滿;清熱散血,但性寒能動正氣,食多羅卜能消, 面作豆醬,入藥塗風癬,殺蟲最驗。
炒熟豆嬰兒多食,壅氣咽喉窒塞,種有青黃斑不一,功效仿佛可推。
豆豉,味淡無鹽,入藥方驗。
理瘴氣,治傷寒,佐蔥白,散寒熱頭痛,助梔子除虛煩懊 。
足冷痛甚,浸醇酒可嘗血痢痛,多同薤白煮服。
仍安胎孕,女科當知。
但傷寒直中三陰,與傳入陰經者,勿用熱。
結胸煩悶,宜下不宜汗者忌之。
按:豆經蒸 ,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止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
熟又能止汗,亦要藥也。
造豉法,黑豆一升,六月間水浸一宿,蒸熟攤蘆席上,微溫,蒿覆五六日,後黃衣遍滿為度,不可太過,取晒簸淨,水拌得中,築實瓮中,桑葉蓋後三寸,泥固,取出晒半日,又入瓮,如是七次,再蒸曝乾。
諸豆主治(痘疹合參) 生大豆,除胃熱,解諸毒。
黑豆,能解毒和諸藥,兼利小便,不論虛實寒熱皆可用。
生豆腐,治痘瘡不起。
用此極攻膿解毒,如鄉間無藥煮食極妙。
是以用治痘毒獲效。
黃豆,能發痘毒,殼燒灰為末。
善摻疹痘,如痘風癬,以豆殼煎湯洗。
豆豉須新者佳,痘疹發表解肌,辟惡除煩亦用。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