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木部肉桂】
肉桂
稟天地之陽,兼得乎土金之氣,故味甘、辛、其氣大熱,有小毒,木之補陽者也。
氣之薄者桂枝也,氣薄則發泄,故桂枝上行而發表。
氣之濃者肉桂也,氣濃則發熱,故肉桂下行而補腎,此大地親上親下之道也。
甘辛大熱,所以益陽,甘入血分,辛能橫走熱則通行,所以添血脈,補命門,理心腹之疾,受寒霍亂轉筋,補氣脈之虛,勞倦內傷不足,暖腰膝,強筋破 疲止痛,祛風痹骨節掣疼,陰腹內沉寒痼疾,逐營衛風寒,療九種心痛。
通月閉經瘀作楚,催難產胞衣不下。
陽盛陰虛者忌之。
宜擇形卷如筒,肉色紫潤,其味甜極而兼辛者佳。
臨用去皮切破,否則氣味走失,功效便差。
並忌火焙,蓋諸香見火,則無功耳。
產子官濱,故名官桂。
名桂心者,美之之詞,取去盡粗皮近裡之極紫極甜者是也。
如入補藥,藉其鼓舞藥性者,則入藥同煎;如全仗其行血走竄者,則群藥煎好方入煎一二沸用。
肉桂能墮胎通血脈,下焦寒冷,秋冬腹痛泄奔豚,利水道,溫經暖臟,破血通經,救元陽之痼冷,扶脾胃之虛寒,堅筋骨壯陽道,溫行百藥,腰痛脅痛必需,和血逐瘀痛氣消癰並捷,宣氣血而無壅。
利關節而有靈,托癰疽痘毒,能引血成膿,辛能散風,甘能和血,溫能行氣,香能走竄百脈,言乎用者,以木得桂而枯之義也。
氣濃則發熱,入肝走腎,專補命門真火不足,而導火歸元也,故曰桂者圭也,引導陽氣,如執圭以使,至於臨產用以催生,須臾如手推下者,亦補火入肝走腎之力也。
其春夏禁服,秋冬宜煎者,言其常也。
舍時從症者,處其變也,至於瘧疾人發寒熱不已,用上好刮肉桂,去盡粗皮錢余,瘧將發時,預口中噙之,則寒退熱減,神爽思食,而愈可見其補真火,散陰寒之神功矣。
桂枝味薄體輕,上行頭目,橫行手臂,調營衛和肌表,止煩出汗,疏邪散風,內理心腹之痛,外解皮膚之寒,直行而為奔豚之向導,以經走膀胱也。
有汗能止,無汗能發者,以其能調和營衛,邪不容而開合得也。
麻黃,桂枝本皆辛甘發散,但麻黃遍徹皮毛,專於發汗而寒邪散,桂枝調和營衛,善於解肌而風邪散,所謂氣薄則發泄者是也。
主治(痘疹合參) 能和營衛,能圍肌表,卻風邪而實腠理,氣虛之痘,賴以鼓舞,藥性上行,通調百脈,引參 以達肌表,托痘毒癰疽,能引血成膿,制肝補脾,調和氣血,凡泄瀉寒戰,痘白虛寒者並且如實熱痘症,並痘後作瘡,皆不可用也。
桂枝氣薄上行而發,夫又能橫行手臂。
凡初起重感風寒,並在秋冬之時及手足瘡不起發者宜用。
若痰多咳嗽,咽痛音啞,血燥血熱,及血崩孕婦並宜禁之。
張按:桂附二味,雖具辛熱補陽。
然古哲立方,有二味並用者。
有用桂不用附者,有用附不用桂者,應有成見,針線相對,毫難互借混投。
今人勿究其微,但以其性辛溫,或桂或附,任意取用,殊不知肉桂味甘而辛,氣香而竄,可上可下,可橫可直、可表可裡,可補可瀉,善通百脈,和暢諸經,鼓舞氣血,故健行流走之效雖捷,但性專走泄,而溫中救裡之力難長,未免進亦銳退亦速也。
至於附子氣味大辛,微兼甘苦,氣濃味薄,降多升少,從下直上,走而不守,其救裡回陽之功,及引火藏源之力,溫經達絡之能,是其所長,非若肉桂辛甘,輕揚之性,復能橫行達表,走竄百脈也。
一則味辛而兼微苦,所以功專達下,走裡以救陰中之陽,為先天真陰真陽之藥也。
一則味甘而兼辛,所以既補命門,復能竄上達表,以救陽絕之陽更為後天氣血營衛分之需也。
故純以大溫峻補中氣真陰真陽,救裡為事者,或二位並投,或君以參術,佐以附子為用,如八味丸桂附並需,參附湯、朮附湯、理中湯之類,勿用肉桂是也,如欲溫中兼以調和氣血,走竄外達,顧表為事者,則以培補氣血之藥為君,而單以肉桂一味為佐使,如參飲、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之類,勿用附子是也。
如是則表裡陰陽輕重之義昭然矣,豈容混投假借乎!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