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4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痘瘡下目證六十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9:0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痘瘡下目證六十三

 

 

●目雖肝之竅,而實五臟之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故其赤脈屬心,瞳子屬腎,白珠屬肺,黑珠屬肝,裹約屬脾。

 

又太陽為上網,陽明為下網,少陰循外眥,太陽出內眥,此其部分各有所主,故可因證以察其本也。

 

然痘瘡之病目而為障為翳者,多由火炎於內而熱以生風,風熱散於諸經,因多紅赤腫痛之患。

 

故治此者,亦當察其所屬而因證以調之也。

 

●戴眼證,凡痘瘡灌膿之後,或大汗大瀉之後,多有目睛上吊,或露白者,謂之戴眼。

 

此精氣為膿血汗液所耗,乃太陽少陰真陰虧竭大虛之證。

 

蓋太陽為上網,血枯則筋急,所以上吊也,速宜大補氣血,以六物煎,六氣煎,或全大補湯之類主之。

 

其有以此為風熱而散之解之者,是皆速其死也。

 

若七日以前見此者多不治,或無魂失志,不省人事者亦不治。

 

●痘瘡目赤腫痛翳障等證,無不謂之風熱,故古方亦多用清火散風等劑。

 

夫痘瘡之火由中生,目為肝竅,肝主風木而病在目,故云風熱,實以風生於火由內熱也。

 

所以凡治目赤目痛者,不必治風,但治其火,火去則風自息矣。

 

何也?蓋內生之風與外感之風不同,外感之風,升之散之則解散而去,內生之風而再加升散,則火愈熾而熱愈高矣。

 

常見治目多難救而寒涼反以傷脾者,正以升降相雜,而用藥有不精耳。

 

經曰:高者抑之,果何謂乎。

 

今如古之治火眼,凡用洗肝散,及洗肝明目散,芍藥清肝散之類,總不如<良方>龍膽瀉肝湯,而<良方>瀉肝湯又不如加味龍膽瀉肝湯之為得宜也。

 

●痘瘡眼中流淚赤痛,或多眼眵,此肝火之盛也,宜清解之,以加味龍膽瀉肝湯或抽薪飲,加木賊,蟬退之類主之;若大便結閉不通者,亦可少加大黃。

 

●痘瘡入眼腫痛,或痘後生翳膜者,宜蒺藜散,蟬菊散,或通神散,外以秦皮散洗之。

 

●痘瘡目痛,熱少風多而昏暗澀痛,眵淚羞明翳障者,宜密蒙花散,亦以秦皮散洗之。

 

●痘後眼閉淚出不敢見明者,此內火不清而陽光爍之,故畏明也,宜洗肝明目散。

 

●痘後眼皮風毒赤爛,或痛或癢,燥澀羞明多眵淚者,秦皮散洗之。

 

●痘瘡靨後,精血俱耗,而眼澀羞明,光短倦開,或生翳障者,宜四物湯,甚者六物煎加木賊,蟬退,白蒺藜。

 

●痘斑入眼,在白珠上者不必治,久當自去,惟在黑珠上宜治之,當清肝火。

 

●凡病目熱者,最宜忌酒及椒,薑,牛,羊,雞,鵝,鴨一應熱物,并雞鵝鴨蛋皆不可用,以防連綿不愈之患。

 

●痘瘡熱毒傷目,凡必用之藥,如生地,芍藥,麥門冬,山梔,玄參,草決明,連翹,黃芩,黃連,肝熱者龍膽草,陽明實熱者石膏,石斛,腎火盛者黃檗,知母,三陰俱熱者地骨皮,火浮不降者木通,澤瀉,翳障不去者木賊草,蟬退,白蒺藜,氣虛者人參,黃耆,血虛者當歸,熟地。

 

但火炎於上者不宜升,陰虛於下者不宜泄,是皆治眼之大法。

 

●痘瘡護眼法,宜錢氏黃檗膏為佳,從耳前眼皮上下顴面間,日塗三四次,可以護眼稀痘。

 

●用點藥者,凡目中生痘,或食發物,或熱毒太盛,上蒸目竅,以致熱毒或生翳障,切不可妄用一切點藥。

 

蓋其非毒即冷,必致寒熱相激,反以為害。

 

惟余之金露散乃為相宜,可間用之以解熱毒之急。

 

●徐氏曰:痘之毒氣自裏達表,故有目病,治宜活血解毒而已。

 

活血不至熱,解毒不至寒,但得血活毒散,則自疾自愈。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5 22:26 , Processed in 0.15625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